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芘蔭的意思、芘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芘蔭的解釋

(1).芘,通“ 庇 ”。遮蔽。 明 李東陽 《學士柏》詩:“芘蔭長留六月陰,盤迴直與孤雲上。”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官樹》:“自 孝寬 臨州,乃勒部内,當堠處植槐樹代之,既免修復,行旅又得芘蔭。”

(2).芘,通“ 庇 ”。庇護;包庇。 清 黃鈞宰 《金壺遯墨·奇女子》:“前途關卡多,仰藉大力芘蔭。” 黃侃 《哀貧民》:“由今觀之,殆實以芘蔭富民而諱其所號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芘蔭(拼音:pí yìn),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于現代漢語口語,但在書面語或特定語境中仍可見其蹤迹。其核心含義指遮蔽、庇護,多用于比喻尊長對晚輩、強者對弱者的保護或蔭庇。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及用法角度詳細說明:


一、核心釋義

  1. 遮蔽庇護(本義)

    指樹木枝葉形成的蔭蔽,引申為提供保護或依靠。

    例:古時臣子常言“仰賴陛下芘蔭”,即祈求君主庇護。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9卷第11頁。

  2. 尊長對晚輩的庇佑(引申義)

    強調血緣或倫理關系中長輩對後代的照顧與扶持。

    例:“子孫賴先祖芘蔭,方得安居樂業。”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203頁。


二、語源與字形演變


三、文化内涵與應用

在傳統文化中,“芘蔭”承載着宗法社會的倫理觀念: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現多見于:

  1. 曆史文獻研究:如分析古代奏疏、家族文書中的庇護關系。
  2. 文學創作:用于營造古典語境或強調傳統倫理關系。

    例:魯迅《故事新編》中借用古語以諷喻現實。

    來源:《現代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版)第458頁。


參考文獻權威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王力.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商務印書館, 2005.
  3. 台灣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線上版),“芘”字釋義. 訪問鍊接(注:為台灣地區官方學術網站,内容權威)。

網絡擴展解釋

“芘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í yīn(注音符號:ㄆㄧˊ ㄧㄣ),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遮蔽
    這裡的“芘”通“庇”,指物體或自然現象對某物的遮蓋、保護。例如樹木枝葉形成的陰影遮蔽陽光,或屋檐遮擋風雨等場景。

  2. 庇護/包庇
    引申為對人或事物的保護、包庇,既可指正當的庇護(如長輩對晚輩的照顧),也可含貶義(如對錯誤行為的包庇)。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安于泰山葆力悲智炳炳麟麟薄物細故博易布雷艦財寶蟬弁尺刃吃鴨蛋穿接磁性材料撮科打閧單劣大糦等情雕鍛耳刮子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奮筆蜂窠巷陌根地勾礙犷野海猴兒黑狗脊合交烘然麾蓋貨品積浪徑要盡孝軍興法咖啡慨當以慷曠瀁枯榦蓮花府劣兄柳意龍頭拐杖露鴻淖澤旁靡丕革疲緩淺衷去疾日月旗入閣散樗霜鵽熟誦天慈鐵瓜錘绨帙香榭襲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