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遷鼎的意思、遷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遷鼎的解釋

(1).猶遷都。 北魏 于子建 《武德郡建沁水石橋記》:“屬皇朝遷鼎,蔔食 漳 濱,遂方割四縣,在古州城置 武德郡 焉。”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度邑靜鹿丘之嘆,遷鼎息大坰之慙。” 明 無名氏 《精忠記·賞春》:“粵自 夏 河亶甲 遷鼎於此,嗣後 秦 強 楚 霸定盟於茲。” 清 顧炎武 《晉王府》詩:“蔔 雒 方遷鼎,封 唐 次翦珪。”

(2).易代;亡國。《晉書·桓玄傳贊》:“肆逆遷鼎,憑威縱慝;違天虐人,覆宗殄國。”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一:“ 武後 彊盛, 武 三王 梁 、 魏 、 定 等并開府,自餘郡王十餘人,幾遷鼎矣。” 前蜀 韋莊 《湘中作》詩:“臣心未肯教遷鼎,天道還應欲止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遷鼎”是一個源自古代中國的曆史典故,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遷鼎”字面指遷移九鼎(象征國家政權的禮器),深層含義包括:

  1. 遷都:古代遷都常伴隨九鼎的遷移,如周武王滅商後将九鼎遷至雒邑(今洛陽),标志着政治中心轉移()。北魏于子建《武德郡建沁水石橋記》中“遷鼎”即指遷都行為。
  2. 政權更替:鼎象征王權,遷移鼎器引申為改朝換代或亡國。如《晉書·桓玄傳贊》用“遷鼎”形容桓玄篡位導緻晉室覆滅()。

二、曆史與文學中的運用

三、延伸比喻

在成語中,“遷鼎”比喻權力核心的轉移,如企業領導層變動、國際霸權更替等場景均可借用此詞()。


注:如需查閱完整文獻例證,可參考《春秋左傳》《晉書》《朝野佥載》等古籍,或訪問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綜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遷鼎的意思

遷鼎(qiān dǐng)一詞指的是遷移和轉換權力、地位或者財富的含義。它常常用來形容政權更疊、公司轉型或者家族命運的改變。在古代中國,鼎被視為權力的象征,因此遷鼎也隱含着權勢更替和財富移動的意味。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将“鼎”字的部首劃分為“鼎”本身,屬于金文右下鼎部。根據現代漢字的編碼系統,它的部首是金,筆畫數為13。

來源

《遷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戰國時期的曆史典故。傳說中,曾經有一位叫做曹沬的人擔任鼎湖山守庫吏職位。他通過努力,終于成為了曹魏的宰相。曹沬遷移到骊山後,鼎形山號為“遷鼎山”,從此“遷鼎”一詞就被用來指代權力的更疊和財富的轉移。

繁體

《遷鼎》在繁體漢字中寫作「遷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遷鼎」在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區别,但整體結構基本相似。

例句

1. 他的成功故事是一個典型的遷鼎故事,由一名普通的小職員成為了大公司的總裁。

2. 朝代的更替常常伴隨着權力的遷鼎。

組詞

遷居、遷移到、遷徙、鼎力支持、金鼎、鼎盛、權鼎、遷移、鼎足、權力遷移

近義詞

權利轉移、權勢更疊、權力更替、財富轉移

反義詞

權力固守、財富保持、權勢穩定、權力繼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