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戚戚的意思、戚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戚戚的解釋

(1) [intimate]∶相親的樣子

戚戚兄弟

(2) [whispering]∶低語聲

戚戚低語

(3) [sorrowed;worried]∶憂懼;憂傷的樣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4) [be moved]∶心動的樣子

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詳細解釋

(1).相親貌。《詩·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具爾。” 毛 傳:“戚戚,内相親也。”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退省諸王,常有戚戚具爾之心。”《南史·謝弘微傳》:“ 混 詩所言:‘昔為 烏衣 遊,戚戚皆親姓。’”

(2).憂懼貌;憂傷貌。《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何晏 集解引 鄭玄 曰:“長戚戚,多憂懼。”《漢書·韋玄成傳》:“今我度茲,戚戚其懼。”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宋 李清照 《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魯迅 《三閑集·通信》:“雖然明知道這是淺薄的人道主義,不時髦已經有兩三年了,但因為小資産階級根性未除,于心總是戚戚。”

(3).心動貌。《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 趙岐 注:“戚戚然,心有動也。”《老殘遊記》第二回:“ 夢湘 先生論得透闢極了,於我心有戚戚焉。”

(4).低語聲。 吳組缃 《山洪》六:“别人的戚戚低語,反而靜下來了。”

急促貌。《漢書·李尋傳》:“治國故不可以戚戚,欲速則不達。” 唐 孟郊 《弦歌行》:“暗中崒崒拽茅鞭,倮足朱褌行戚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戚戚"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核心義項,均源自古代經典文獻并在現代漢語中延續使用:

一、憂愁、悲傷的樣子

二、心有所動、内心感應的樣子

“戚戚”一詞承載着古人的情感與哲思。其首要含義指涉内心的憂愁悲苦(如《論語》例),生動展現了負面情緒的狀态;其次要含義則描述内心被觸動、産生共鳴或領悟的瞬間(如《孟子》例),體現了情感與認知的交融。這兩個義項均源自先秦儒家經典,經過曆代沿用,成為漢語中表達特定心理狀态的典雅詞彙,在現代書面語及對古典的引用中仍具生命力。

主要參考來源:

  1. 《論語》 (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詩經》 (中華書局點校本《毛詩正義》)
  3. 《漢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5. 《現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戚戚”是一個多義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相親相愛的樣子
    出自《詩經·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具爾。",形容兄弟間親密無間。

  2. 憂懼、憂傷的樣子
    最經典的用法見于《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指小人因計較得失而憂愁不安。李清照《聲聲慢》中"凄凄慘慘戚戚"也屬此類。

  3. 心有所動的樣子
    源自《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表達内心被觸動的狀态。

  4. 低語聲
    如現代作家吳組缃描寫:"别人的戚戚低語,反而靜下來了。"。

二、延伸與辨析

三、使用建議 寫作時需注意語境:

注:部分網頁(如、4)提及姓名學含義,因與詞義解釋關聯度低,此處未采納。

别人正在浏覽...

愛情怖遽參變腸斷成規陋習承候愁心春風春帖子翠柏邨居打渾丁西林對掌迩刻放狂訪诹感皇恩革言各執一詞貴金屬恒毛後海先河缣巾教猱升木假象牙芥末寬貸曠日離久爛羊頭連附廉撝流伍籠火鹿茤甍棟沐澡捏舌頭排射嫔貢跷腿情詞球子菊上甲山珍海味沙洲神通力始年手袂水老鼠花水鸮酸解踏踶添丁恬裕脫檔輼辌聞聽篠骖榍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