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聞聽的意思、聞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聞聽的解釋

(1).猶聽聞。多特指上達帝王。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序》:“竊以國朝故事,莫盛於 開元 、 天寳 之際。服膺簡策,管窺王業,參於聞聽,或有闕焉。”《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宋徽宗宣和三年》:“比者始聞贓私之吏,借以為名,率多并緣為姦,馴緻騷擾,達於聞聽。”

(2).聽見;知道。《紅樓夢》第五九回:“話説 寶玉 聞聽 賈母 等回來,隨多添了一件衣裳,拄了杖前邊來。”《白雪遺音·八角鼓·酒鬼》:“那人説:‘我這裡忙,不能陪着阿哥訴家常。’醉鬼聞聽忙起誓。”豫劇《穆桂英挂帥》第一場:“聞聽人言 遼東 安王 造6*反,兵伐中原,不知 宋 室江山何人扶保?”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聞聽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聞聽"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單字"聞"和"聽"的本義及結合後的引申義來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詞典的解釋,其詳細意思如下:

一、基礎釋義

  1. 聽見;聽到: 這是"聞聽"最核心、最常用的意思,表示通過耳朵接收聲音信息,知曉了某事或某消息。它融合了"聞"(本義是用耳朵感知聲音,後引申為知曉)和"聽"(用耳朵接收聲音)的含義,強調"聽聞"這一動作及其結果。

    • 示例: "聞聽此言,他大吃一驚。"(聽到這句話,他非常驚訝。)
    •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探聽;打聽: 在更早或特定語境下,"聞聽"有時也指主動去打聽、探問消息。

    • 示例: "特來聞聽虛實。"(特意來打聽真實情況。)
    • 來源: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二、語法與用法特征

  1. 詞性: 動詞。
  2. 語體色彩: 帶有一定的書面語色彩或文言意味,在現代漢語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書面表達、文學作品中或模仿古語的語境。
  3. 搭配: 常後接具體内容(如"聞聽消息"、"聞聽噩耗"、"聞聽此言")或表示來源(如"聞聽于途")。
  4. 與現代常用詞的區别: 在現代漢語中,"聽說"、"聽到"是更常用、更口語化的表達方式,其含義與"聞聽"的核心義項"聽見;聽到"基本相同。

三、語用差異(古今)

"聞聽"是一個書面語色彩較濃的動詞,核心含義是聽見、聽到(消息、話語等)。它由表示"感知聲音/知曉"的"聞"和表示"接收聲音"的"聽"複合而成,強調通過聽覺獲知信息的結果。在現代漢語中,其使用頻率低于"聽說"或"聽到",但在書面表達中仍具生命力,主要表達被動獲知信息的意思。其早期包含的"探聽"義項在現代已基本不用。

網絡擴展解釋

“聞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én tīng,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聞聽”指“聽到消息或傳聞”,但根據語境可分為兩類:

  1. 特指上達帝王:常見于古代文獻,表示消息傳遞到統治者層面。例如《續資治通鑒》中提到“達於聞聽”,即指将問題呈報給帝王。
  2. 普通含義:泛指“聽見”或“得知”,多用于書面或口語,且常帶有貶義,表示聽到負面消息。

二、詳細解釋與使用場景

  1. 古典用法

    • 在曆史文獻中,“聞聽”常用于官員奏報或民間傳聞上達朝廷的場景。例如唐代鄭棨的《開天傳信記》序言提到“參於聞聽”,即通過聽聞了解國家事務。
  2. 文學與口語用法

    • 在小說或戲曲中,多表示人物“得知某事”。例如《紅樓夢》第五九回:“寶玉聞聽賈母等回來,隨多添了一件衣裳”,此處指寶玉得知消息後的反應。
    • 現代語境中,可指代“聽說”,如豫劇《穆桂英挂帥》中“聞聽人言遼東安王造反”。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紅樓夢》《續資治通鑒》等原文,或查閱詞典類來源(如、)。

别人正在浏覽...

拔拂補貼長成鏟铗馳襲持盈保泰崇嶐春醪踔跞楚峤盜亂東表東蠻豆娘二校發髲蓋造公倉祼玉鬼功石果報古時毫铦畫骨惶促黃彜輝爍壺罍降精羁防饑寒交湊金鸱九射格踦校捔目開動機器康逵斂版陵冒琳宇黎人龍蛇飛動旅幕滅迹情報局清革青挺挺傾裝瓊弁秋高氣肅人影兒珊瑚島神巫試察手無寸鐵說真格的調絲品竹通房晚英小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