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教猱升木的意思、教猱升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教猱升木的解釋

《詩·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塗塗附”。 毛 傳:“猱,猨屬;塗,泥;附,著也。” 鄭玄 箋:“猱之性善登木,若教使,其為之必也。”後用以比喻教唆壞人為惡。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今以政府為不可少,幹涉為不可無也,彼乃變易面目,陰濟其私,是無異教猱升木,助 桀 為虐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教猱升木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為“教猴子爬樹”,比喻唆使或傳授本領給本性已善者,使其能力被濫用,反而助長惡行。以下從詞典角度解析其詳細含義:


一、字義與出處

  1. 核心字義

    • 教:教導、傳授。
    • 猱(náo):古書指猿猴類動物,善攀爬。
    • 升木:攀爬樹木。

      字面組合:教導善于爬樹的猴子去爬樹,暗含“多此一舉”或“助長惡行”之意。

  2. 文獻出處

    語出《詩經·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塗塗附。” 原意強調“無需教猱爬樹,因其本性已擅此技”,後引申為教導惡人行惡或強化其劣性。


二、比喻義與用法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教猴子爬樹。比喻教唆壞人做壞事。”

    例句:清·魏源《默觚》:“教猱升木,誰之過欤?”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比喻教唆壞人做壞事或傳授本領給惡人,使其更易作惡。”


四、文化延伸

成語隱含對“教育對象本性”的考量:


參考來源

  1. 《詩經·小雅·角弓》解讀(中華經典古籍庫)
  2.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語文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5. 《左傳·隱公元年》注疏(中華書局)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教猱升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字面意思是“教猴子爬樹”,比喻唆使或引導壞人做壞事。其中“猱”指猕猴的一種,天生擅長攀爬,因此“教猱升木”更強調教唆者助長惡人行惡的意圖。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詩經·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塗塗附。”。原句以“塗泥附着于物”類比教唆行為,說明惡人本性已壞,教唆會使其變本加厲。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動賓式結構,通常作謂語、賓語。
    • 感情色彩:含貶義,多用于批判教唆行為。
    • 示例:如《晚清文學叢鈔》中“替民賊教猱升木”,諷刺為惡勢力推波助瀾的行徑。
  4. 擴展說明
    成語通過“教猱”這一反常識行為(因猱本擅攀爬),暗喻教唆者利用惡人本性實施更嚴重的惡行,類似“助纣為虐”。

  5. 注意發音
    正确讀音為jiāo náo shēng mù(“教”此處讀第一聲),部分文獻注音可能不同,需結合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捭脫備件編貝碧盌彼我部吏不越雷池一步才蓺谄奉差異傳奉官出師無名叢木大面積登隆骶骨帝紀嫡室讀破坊店鳳冕佛力膏場繡浍宮媛寒霜還擊護治建構角仙蕉葉白借光急頭賴臉鹫頭跻踬空急空巴僚朋遼渖隆幹買服錢麻木沒階冥國攮嗓擰蔥情深潭水權教雀鳥瞿陵審辨飾價釋冤書币術智訟源塔灰兔頭獐腦完強五詞顯昌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