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陰曆每月上旬之甲日。《穀梁傳·哀公元年》:“我以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上甲始繫牲。”《漢書·天文志》:“正月上甲,風從東方來,宜蠶。”
(2).科舉時代殿試成績最優的一等,也稱一甲。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七:“ 太宗 即位, 齊賢 方赴廷試,帝欲其居上甲,有司置於丙科,帝不悅。”《金史·選舉志二》:“凡武舉, 泰和 三年格,上甲第一名遷忠勇校尉,第二、三名遷忠翊校尉。” 清 方苞 《贈通奉大夫刑部侍郎黃公墓表》:“今吏部侍郎 叔琳 已登上甲。”
“上甲”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陰曆每月上旬的甲日。古代文獻如《穀梁傳》《漢書》均有記載,如“六月上甲始庀牲”“正月上甲宜蠶”等,用于祭祀或農事活動的日期選擇。
指殿試成績最優的一等(即“一甲”)。宋代《聞見前錄》提到,宋太宗曾欲将考生列于“上甲”,但被有司置于丙科;《金史》也記載武舉上甲前三名可獲官職晉升。
在中醫中,“上甲”是鼈甲的别稱,即鼈的背甲。其性微寒、味鹹,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退熱除蒸、軟堅散結等功效,常用于治療陰虛内熱、虛風内動等症。
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合適釋義,更多細節可查閱古籍或專業詞典。
《上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在甲級、上層、高一級。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處于較高的地位、級别或等級。
《上甲》的部首是“甲”,拆分後部首是“田”,部首是漢字的第一筆。
根據《康熙字典》,《上甲》的總筆畫數是九畫。
《上甲》源自中國古代文化,是漢字發展的産物。在古代文獻中,《上甲》因為其有限使用頻率,現在已經比較罕見。
《上甲》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也是“上甲”。
古代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和現代簡化字相比,古漢字的形态結構更加複雜。但是《上甲》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簡化字寫法相同,都是“上甲”。
1. 她在公司裡的地位很高,可以說是行業中的“上甲”。
2. 這本書被譽為是心理學領域的“上甲”,深受讀者喜愛。
1. 上層甲級
2. 上将甲士
3. 上上下下甲乙
1. 高級
2. 上等
3. 頂級
1. 下級
2. 低甲
3. 末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