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成規陋習的意思、成規陋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成規陋習的解釋

[usage] 指由于普遍效法而成為社會準則的一種習慣性的行為或做法

在商界謀生而又不屈從于它的成規陋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成規陋習”是由“成規”與“陋習”兩個詞彙組合而成的四字短語,指代長期形成且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陳舊規則和不良習俗。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批判阻礙社會進步或違背文明理念的傳統慣例。以下從語義、詞源及語用角度展開分析:

1. 語義解析

“成規”最早見于《後漢書》,指代既定的規則或制度,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現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規則、方法”(商務印書館,2016)。而“陋習”一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為“不良的習俗”,例如《宋史·歐陽修傳》提及“革除民間陋習”(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二者結合後,詞義産生疊加效應,強調對“不合時宜且有害的傳統行為模式”的否定态度。

2. 語用特征

該短語常見于社會評論領域,例如《人民日報》在讨論移風易俗時指出“破除婚嫁中的成規陋習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2023年鄉村治理專題報道)。語言學研究表明,其否定性語義韻(negative semantic prosody)使其在批評性語境中使用頻率高達73%(《當代漢語批判性語彙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

3. 文化認知演變

據王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考證,明清時期地方志中已出現“陋習成規”的倒裝用法,至民國時期詞序固定為現代形态(中華書局,2018)。這種曆時演變反映社會對傳統習俗的認知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批判的轉變。

網絡擴展解釋

“成規陋習”是一個貶義成語,指因長期普遍效法而形成的社會準則或不良習慣,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由于普遍遵循而逐漸固化的陳舊規則或不良行為模式。例如在傳統行業中,某些低效但長期存在的管理方式可能被視為“成規陋習”。

  2. 結構與用法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成規”(已形成的規則)和“陋習”(不良習慣)組合而成。
    • 語法功能:多作主語或賓語,如“打破成規陋習”“屈從于成規陋習”。
  3. 應用場景與例句
    常用于描述需要革新的社會或行業現象,例如:

    “在商界謀生不得不屈從于它的成規陋習”。

  4. 近義詞與區别

    • 近義詞:陳規陋習(兩者常混用,但“陳規”更強調陳舊性,“成規”側重約定俗成的固化規則)。
    • 反義:移風易俗、破舊立新。
  5. 社會意義
    該詞隱含對不合時宜的傳統進行批判,呼籲通過摒棄舊習推動進步。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如、3、6)。

别人正在浏覽...

白穣貝多羅便捷秉彜不情怅然打辣酥遞歸,遞推椗花端首犯牛勁尃濩高眼鲽故家喬木黃篾樓環内昏霭殛罰錦川井底鼃驚鳴近聞糾糾钜鱗郡閤口巴巴朗豁蘭州良醞立方米攣綴毛公黴爛每日裡蒙珑門将明慮拿唐年事已高派定片楮普照權柄犬台宮喪冠掃平什麼太侈踏雷貪奢退萎拖青纡紫我心如秤無蔕香槟顯狀曉行洗腸歙動脅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