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親仁善鄰的意思、親仁善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親仁善鄰的解釋

謂與仁者親近,與鄰邦友好。《左傳·隱公六年》:“往歲, 鄭伯 請成于 陳 , 陳侯 不許。 五父 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 鄭 。’”《晉書·苻堅載記下》:“ 猛 曰:‘ 晉 雖僻陋 吳 越 ,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寳也。臣沒之後,願不以 晉 為圖。’”亦作“ 親仁善隣 ”。《魏書·許謙傳》:“夫親仁善隣,古之令軌,歃血割牲,以敦永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親仁善鄰”是源自中國古代的重要處世理念,其内涵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隱公六年》記載的史事:鄭國請求與陳國交好時,陳國大臣五父勸谏陳侯應“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強調親近仁德、善待鄰邦是立國根本()。

二、基本釋義

由“親仁”與“善鄰”兩部分構成:

三、深層内涵

  1. 政治智慧:古代将這一理念視為外交原則,如《管子》提出“明主外行其理義,故鄰國親之”,強調通過道義建立信任()。
  2. 道德哲學:蘊含雙向互動邏輯——“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體現中華文明和平共處的價值觀()。

四、現代啟示

該理念至今仍被用于闡釋中國外交政策,強調不同文明應通過“多交流、多對話”實現和諧共存()。在個人層面,也啟示人們以仁德為立身之本,建立良性人際關系。

此成語作為中性詞彙,既可作謂語(如“治國當親仁善鄰”),也可作定語(如“親仁善鄰之道”),曆經三千年仍彰顯着中華文化的生命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親仁善鄰的意思

《親仁善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親近親屬、友善待人、與鄰居和睦相處。

拆分部首和筆畫

《親仁善鄰》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其中,親的部首是亠,善和鄰的部首是土,仁的部首是人。

親:部首亠,筆畫8

仁:部首人,筆畫4

善:部首土,筆畫5

鄰:部首土,筆畫6

來源和繁體

《親仁善鄰》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在《論語·衛靈公》一章中,孔子談到了親人、仁愛和鄰裡和睦的重要性。

繁體字的寫法:親仁善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存在一些差别。《親仁善鄰》的古漢字寫法如下:

親:親

仁:仞

善:譱

鄰:鄰

例句

1. 親仁善鄰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體現。

2. 他一直秉持着親仁善鄰的原則,始終與鄰居們保持着良好的關系。

3. 古人常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親仁善鄰的具體行動。

組詞

1. 親屬

2. 仁義

3. 善良

4. 鄰居

近義詞

1. 親友

2. 愛善

3. 和睦

4. 親鄰

反義詞

1. 敵視

2. 仇恨

3. 冷漠

4. 吵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