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膠柱鼓瑟 ”。《文子·道德》:“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調瑟。” 漢 桓寬 《鹽鐵論·相剌》:“堅據古文,以應當世,猶辰參之錯,膠柱而調瑟,固而難合矣。” 唐 劉知幾 《史通·斷限》:“舉一反三,豈其若是,膠柱調瑟,不亦謬歟?”
“膠柱調瑟”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比喻拘泥死闆、不知變通,形容人固執地遵循舊規,缺乏靈活應對的能力。其字面意思是“用膠黏住瑟上調音的弦柱”,導緻無法調節音調高低(瑟是古代彈撥樂器,調音需移動弦柱)。
早期典籍
最早見于道家著作《文子·道德》,老子曰:“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調瑟。”
(意為:固守某一時代的法規,否定傳承的習俗,就像膠柱調瑟般僵化。)
關聯成語
“膠柱鼓瑟”與其同義,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兩者常互通使用。
成語結構為偏正式,凸顯“膠柱”這一行為導緻的結果。瑟的音色依賴弦柱調節,黏住弦柱即失去音樂變化的可能,生動體現了“不變通”的弊端。
《膠柱調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做事稱職、工作出色、責任心強。
《膠柱調瑟》的拆分部首是胡旁和石旁。它總共有16個筆畫。
《膠柱調瑟》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一年》。這個成語原本是指纣王召集衆臣讨論政事時,可能一個人抓着瑟琴的膠柱調音,但是能夠回答王的問題非常準确。後來人們用這個成語來比喻能夠出色完成任務的人。
《膠柱調瑟》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膠柱調瑟」。
古時候《膠柱調瑟》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為「膠柱調瑟」。
1. 他在公司是個《膠柱調瑟》的員工,總能準确地完成他的任務。
2. 這位領導非常《膠柱調瑟》,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
組詞:膠柱之固、調瑟之能
近義詞:盡職盡責、盡責勤勉
反義詞:敷衍塞責、漫不經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