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嵩山 。 金 元好問 《寄答趙宜之兼簡溪南詩老》詩:“秋鴻社燕飄零夢, 潁水 、 崧山 去住心。”參見“ 嵩山 ”。
崧山,漢語詞典中多作“嵩山”的異體字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五嶽”之一的中嶽,特指河南省登封市境内的山體。其名稱源自《說文解字》,釋為“山大而高”,字從山從松,後演變為專指嵩山的用字。
從地理特征看,崧山由太室山、少室山組成,主峰峻極峰海拔1491.7米,地質構造包含前寒武紀基底和古生代沉積岩層。曆代帝王在此舉行封禅儀式,如《史記》載漢武帝登封太室山,武則天則于公元696年在此行封禅禮。
文化層面,崧山是儒釋道三教融合的聖地。現存少林寺(佛教禅宗祖庭)、中嶽廟(道教第六小洞天)、嵩陽書院(宋代四大書院之一)三大核心遺址。其中少林寺塔林保存唐至清古塔241座,200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學術研究方面,崧山地區已發現曆代碑刻2000餘通,包含漢代《嵩山太室石阙銘》、北魏《中嶽嵩高靈廟碑》等書法珍品。現代考古還在此發現距今10萬年的舊石器遺址,印證其人類活動曆史。
崧山的含義可從字面意義和象征意義兩方面理解:
一、字面解釋 崧山是“嵩山”的異體字寫法,指現實中位于河南省的中嶽嵩山。這一用法在金代元好問的詩詞中多次出現,如《寄答趙宜之兼簡溪南詩老》中“潁水、崧山去住心”即指嵩山及其周邊地理意象。
二、象征意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崧山借神話中的神山之名,比喻人才具有卓越才能與高尚品德。這一含義源自古代傳說将崧山視為天地中心,承載着對傑出人物的贊譽,常見于文學或正式表達中。
補充說明:
兩種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現代日常使用更傾向于直接稱“嵩山”,而象征意義則保留在特定文學或修辭場景中。
慘叫超卓赤神侈僞吃辛吃苦彈算達失蠻等道颠墜刁空東村女端愛附錄祓瑕府學感風簿告近還相涵受鶴侶洪筭黃禾緩限畫粥呼庚癸解韨階篁金覊究而言之極幽蠲豁獧佻開衿口疢臨川派龍骥路歧緑車慮化媚蝶孟轲磨利南燕磐石之安配幹七步八叉清照凄然淚下忍苦耐勞商鞅量栅剌子社會存在四六文死仗推濤作浪外日王充武場小山析圭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