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嵩山 。 金 元好問 《寄答趙宜之兼簡溪南詩老》詩:“秋鴻社燕飄零夢, 潁水 、 崧山 去住心。”參見“ 嵩山 ”。
崧山的含義可從字面意義和象征意義兩方面理解:
一、字面解釋 崧山是“嵩山”的異體字寫法,指現實中位于河南省的中嶽嵩山。這一用法在金代元好問的詩詞中多次出現,如《寄答趙宜之兼簡溪南詩老》中“潁水、崧山去住心”即指嵩山及其周邊地理意象。
二、象征意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崧山借神話中的神山之名,比喻人才具有卓越才能與高尚品德。這一含義源自古代傳說将崧山視為天地中心,承載着對傑出人物的贊譽,常見于文學或正式表達中。
補充說明:
兩種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現代日常使用更傾向于直接稱“嵩山”,而象征意義則保留在特定文學或修辭場景中。
《崧山》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位于中國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西南的一座名山,又稱為“嵩山”。這座山海拔高達1500多米,素有“中天皇後山”之稱。《崧山》也可以用來比喻高大雄偉的山峰。
《崧山》的部首是“山”,它是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表示與山有關的事物。把《崧山》拆分開來,可以得到“山”和“嵀”兩個部分。
根據筆畫,字頭“山”有三畫,字尾“嵀”有十畫,總共有十三畫。
《崧山》的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山名,最早見于《尚書·大禹谟》。在繁體中,這個詞寫作“嵩山”,也是指同一座山峰。
在古代,崧山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目前并沒有明确的記錄表明在古代和現代中《崧山》的寫法有何差異。
1. 《崧山》高聳入雲,給人一種宏偉壯麗的感覺。
2. 她與丈夫在《崧山》腳下舉行了浪漫的婚禮。
與《崧山》相關的組詞有:
1. 崧澤:指崧山下的澤地。
2. 崧高:指崧山的高聳。
3. 崧土:指崧山的土壤。
4. 崧嶂:指崧山連綿起伏的山峰。
與《崧山》相近的意思的詞語有:
1. 峻峭:形容山勢陡峭高聳。
2. 雄偉:形容山勢高大壯麗。
3. 險峻:形容山勢險惡陡峭。
與《崧山》相反意思的詞語有:
1. 平坦:形容地勢平緩平坦。
2. 矮小:形容物體高度不高。
3. 平緩:形容地勢平緩沒有陡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