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畦逕 ”。1.田間小路。 孫犁 《白洋澱紀事·訪舊》:“我道路很熟,穿過菜園的畦徑,沿着那個大水坑的邊緣,到了大娘的家裡。”
(2).比喻常規。 唐 杜牧 《<李賀集>序》:“ 賀 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今古未嘗經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補梁庾肩吾宮體謡》,求取情狀,離絶遠去筆墨畦逕間,亦殊不能知之。”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一:“ 韋應物 詩平平處甚多,至於五字句,則超然出於畦徑之外。” 明 李東陽 《翰林院侍讀學士徐君舜和墓志銘》:“為詩文雅贍有思緻,不蹈畦逕,人以為難。” 清 戴名世 《<意園制義>自序》:“餘之文章,意度各殊,波瀾不一,不可以一定之阡陌畦徑求也。”
“畦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í jìng,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農田或菜園中用于分隔田塊、便于通行的小道。例如:
引申為事物既定的規則、套路或傳統框架,常用于文學、藝術領域。例如: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用例及現代文學作品的語境,涵蓋本義與比喻義的雙重内涵。
《畦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田間的小道。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畦和徑。
《畦徑》的部首是田(田字底的部分),筆畫數共10劃。
《畦徑》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農耕文化。在農田中,為了便于種植和管理作物,人們會在田地之間開辟一些小道,方便行走和查看。這些小道被稱為“畦徑”。
《畦徑》的繁體字是「畦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畦徑》在古代常常以篆書的形式寫作「畦逕」,篆書是漢字演變過程中的一種古老字體形式。
1. 農民們在田地上開辟了許多畦徑,方便他們在田間來回走動。
2. 晨跑的時候,我喜歡在農田的畦徑上慢跑,清新的空氣和甯靜的田野讓我感到舒心。
1. 畦栽:意思是指在畦上進行種植。
2. 徑路:意為小道或路徑。
3. 農田:指用于耕種的田地。
1. 小徑:意思與畦徑相似,都指田間的小道。
2. 彎彎曲曲:形容小道彎彎曲曲,和畦徑也有相似之處。
1. 大道:指寬廣的道路,與畦徑相對。
2. 平地:指沒有障礙物、起伏的田野地面,與有畦徑的田地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