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spiration;wish]∶志願;願望
宜遂情願
(2) [be willing to]∶心裡願意
情願即刻撤兵。——《廣東軍務記》
兩相情願
(3) [would rather]∶甯願
她情願粉身碎骨,也不在敵人面前屈服
(1).志願,願望。《晉書·劉頌傳》:“然人心繫常,不累十年,好惡未改,情願未移。”《魏書·高闾傳》:“ 閭 每請本州以自効,詔曰:‘……朝之老成,宜遂情願,徙授 幽州 刺史。’”《南史·臧焘傳》:“ 義宣 腹心将佐 蔡超 、 竺超人 等鹹有富貴情願。”
(2).心裡願意。 元 楊梓 《霍光鬼谏》第一折:“老臣情願緻仕閑居。”《紅樓夢》第三七回:“容我入社,掃地焚香,我也情願。” 冰心 《寄小讀者》十八:“明知追寫這些事時,要引起我的惆怅,但為着小朋友,我是十分情願。”
(3).甯可;甯願。 唐 李群玉 《龍安寺佳人阿最歌》之三:“若教親玉樹,情願作蒹葭。”
“情願”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以下三層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
志願或願望
指内心的志向或期許。例如《南史》中提到“鹹有富貴情願”,即表達對富貴的向往。
内心願意
表示主觀上樂意接受或主動選擇,如“兩相情願”“甘心情願”。元代戲曲《霍光鬼谏》中“老臣情願緻仕閑居”即為此意。
甯願;甯可
強調在對比選項中選擇其一,帶有讓步意味。例如:“他情願死,也不屈服”。
“情願即刻撤兵”(《廣東軍務記》)。
“若教親玉樹,情願作蒹葭”。
在口語和文學中,“情願”常用于強調非強迫的選擇,如“心甘情願”突出無怨無悔的态度,而“一廂情願”則暗含單方面意願的偏頗。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2、3)查看更詳盡的古典文獻用例和現代用法解析。
情願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表示願意、甯願的意思。它由“心”和“意”兩個部首構成。
以下是《情願》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心意
筆畫:11畫
關于該詞的來源,有一種說法是它是由古代的詞語“情緣皆願”合并而來。古時候,人們常用“情緣皆願”來表達“願意”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情願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隻是筆畫的順序略有不同,但整體形狀基本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情願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寫法中“願”字的下方是“心”字,表示人們的心意願。這也與現代寫法中的“心”部分相對應。
以下是一些關于情願的例句:
1. 我情願獨自一人,也不願意與他在一起。
2. 盡管條件很艱苦,但他仍然情願留在這個地方。
一些與情願相關的組詞包括:願望、願意、願意聽從、情意、情同手足等。
情願的近義詞有:甯願、甯肯、甘願。
情願的反義詞可以是不願意、不肯、不情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