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辣椒。 郭沫若 《宿楚雄》詩:“海椒戶戶紅成串,多彩欣看百貨駢。”《人民日報》1960.1.28:“走進院裡,看見幾個老人圍着一堆海椒,一面摘海椒,一面哈笑連天的擺龍門陣。”
關于“海椒”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海椒是四川、貴州等地方言中對辣椒的稱呼,屬于茄科辣椒屬植物。其果實通常為圓錐形或長圓形,成熟後多為紅色,含有辣椒素,具有辣味,廣泛用于調味。
來源與别稱
辣椒原産于美洲,明代傳入中國時被稱為“番椒”,後因從海外傳入,四川等地逐漸以“海椒”命名。此外,不同地區還有“辣子”“牛角椒”“秦椒”等别名。
文化引用
現代文學作品中常出現此詞,例如郭沫若在《宿楚雄》中寫道:“海椒戶戶紅成串”,描繪了辣椒豐收的景象。《人民日報》也曾用“海椒”描述民間生活場景。
特殊比喻義(補充說明)
在特定語境下,海椒被引申為“表面平靜、内心熱烈”的象征,強調内外反差。不過這一用法多見于修辭或地方俗語,并非普遍釋義。
小知識:辣椒的學名Capsicum annuum,其辣味來源于辣椒素(Capsaicin),化學式為$$
C{18}H{27}NO_{3}
$$,可刺激味覺并促進新陳代謝。
“海椒”一詞指的是一種香辣的調味品,常見于川菜和一些地方菜肴中。它由辣椒幹制而成,味道辛辣獨特,有着濃郁的辣味和香氣。
根據《康熙字典》,“海椒”的部首為海(水)和椒(木),分别屬于水部和木部。總共有13個筆畫。
“海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最早出現在《遼東廣記·幻城福地記》一書中。在繁體字中,“海椒”保持了和簡體字相同的寫法,沒有多大差異。
在古代,海椒通常被寫作“海蕉”,即用部首海和蕉(草木的部分)組成。這種寫法在今天已經較少使用。
1. 他加了一勺海椒給這道菜,使得它更辣更有味道。
2. 這家餐廳的特色菜是用海椒烹制的麻辣香鍋。
1. 花椒:一種産于亞洲的香料,味道辛辣,用于提升菜肴的風味。
2. 辣椒:一種辛辣的調味品,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傳統食材之一。
3. 調味品:用于增加菜肴味道的各種食品,如鹽、糖、醬油等。
花椒、辣椒、紅油等。
原汁原味、不辣、清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