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隊紮營休息時擔任守衛。《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 柏至靖侯 許盎 ,以駢鄰從起 昌邑 ,以説衛入 漢 。” 顔師古 注:“説讀曰稅。﹝稅﹞衛謂軍行初舍止之時主為衛也。” 清 莫友芝 《有感》詩之一:“羽林説衛存文物,車駕巡秋冒雪霜。”
“說衛”是古代漢語中的軍事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軍隊紮營休息時擔任守衛的職責。該詞中的“說”為通假字,通“稅”(音shuì),表示駐紮、休整之意;“衛”則指防衛、守衛。
文獻依據
延伸理解
“衛”在古漢語中多指保護、防禦(如“保衛”“衛戍”),也用于指代警衛人員或軍事編制(如明代“威海衛”)。而“說衛”特指軍隊臨時駐紮期間的警戒任務,屬于軍事行動中的具體分工。
該詞現多用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分析中,現代漢語已不常見。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駐防守衛”“紮營警戒”等現代說法替代。
衛(wèi)是一個漢字,意思是守護、保衛。它可以作動詞,表示保衛、捍衛;也可以作名詞,表示保衛的人或部隊。該詞常用于描述守衛、保衛國家、家園或他人安全的行為。
衛的部首是卩(附于文身的圖案),它的筆畫數是6劃。
衛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形狀象征着人的手和大腿筋。在古代守衛和保衛的行動中,手和腿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衛字被用來表示保衛的意義。
衛的繁體字為衛(wèi),即在衛字的左右兩個部分加上衣(上半身的衣物)部分。
在古代,衛字有不同的寫法。一種是兩個手緊緊握在一起,表示捉拿或保護。另一種寫法是在亻(人)下面加上衣,表示護衛。
例句:
1. 在戰争中,士兵們英勇地守衛着國家的邊境。
2. 這位警察是我們的衛士,他保護着我們的安全。
組詞:衛隊、衛士、衛兵、保衛、防衛。
近義詞:保護、捍衛、守護、警衛。
反義詞:攻擊、進攻、侵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