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滌;滌蕩。《莊子·庚桑楚》:“汝自灑濯孰哉!”
洗滌。《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在上位者灑濯其心,壹以待人。” 唐 陸贽 《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為人上者,當辨察茲理,灑濯其心,奉三無私,以壹有衆。”
“灑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灑濯”讀作sǎ zhuó(部分文獻中“灑”亦讀xǐ),本義為洗滌、清洗,既指物理層面的清潔(如衣物、器物),也可引申為精神層面的滌蕩(如心靈、思想)。
字源與結構
使用場景
灑濯(sǎ zhu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是指灑水、清洗、滌蕩,用水洗滌塵土污垢的意思。
灑濯這個詞的第一個字“灑”由左邊部首“氵”(三點水)和右邊部首“西”組成。它共包含9個筆畫。第二個字“濯”由上邊部首“氵”和下邊部首“月”(月亮)組成。它共包含16個筆畫。
灑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說文解字》一書中,灑濯被用作洗滌的意思,表示用水灑在物體上進行清潔。繁體的寫法為「灑濯」。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灑濯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楚簡(楚國的竹簡)中,灑濯的寫法為「灑□」,其中的□表示一個不完整的漢字形狀。
1. 我每天早上起床都會先灑濯一番,感覺非常清新。
2. 古人灑濯後,常常會在陽光下曝曬衣物。
灑漠、灑然、灑脫、灑落、洗濯、洗滌、清洗等。
洗滌、清洗、沖洗、沐浴等。
弄髒、弄污、沾染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