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劫掠的意思、劫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劫掠的解釋

(1) [plunder]∶搶劫

(2) [prey]∶掠奪

劫掠鄉民

詳細解釋

亦作“刼掠”。亦作“刦掠”。1.搶劫;掠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過於 周 , 周 西鄙掠之” 晉 杜預 注:“劫掠財物。” 唐 皎然 《詩式·三不同語意勢》:“ 劗侯 務在匡佐,不暇采詩。緻使弱手蕪才,公行刼掠。”《敦煌變文集·張義潮變文》:“諸川 吐蕃 兵馬還來刼掠 沙州 。姧人探得事宜,星夜來報僕射。”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二:“詗知 嵎 等于二日起兵,有衆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帳。”《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誘略》:“ 江 南草賊生發,刼掠平民子女、財物。”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他們扼守住這個山口的目的,就是不讓 鳳山 這邊和山那邊的以劫掠老百姓為生活的壞軍隊的連成一氣。” 冰心 《懷念老舍先生》:“一九○○年,八國聯軍侵入 北京 ,大肆劫掠。”

(2).指劫掠者。《宋書·孝義傳·張進之》:“時劫掠充斥,每入村抄暴,至 進之 門,輒相約勒,不得侵犯,其信義所感如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劫掠的漢語詞典釋義

劫掠(jié lüè)是一個動詞,指通過暴力手段強行奪取他人財物或資源的行為,通常伴隨武力威脅或破壞性行動。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劫掠”釋義為“搶劫掠奪”,強調以暴力手段奪取財物。例如:“海盜劫掠商船。”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官網介紹

  2. 《漢語大詞典》:

    定義為“用武力搶奪”,多用于描述戰争、盜匪等群體性暴力掠奪行為。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官方出版物信息

二、語義分析與用法

三、曆史與文學用例

  1. 《資治通鑒》:

    “倭寇劫掠東南沿海”,記載明代倭寇的暴力搶奪行為。

  2. 《水浒傳》:

    部分情節描述綠林武裝“劫掠官府糧草”,反映民間對暴力反抗的文學化書寫。

四、法律與倫理定性

現代法律體系中,“劫掠”屬嚴重刑事犯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對應“搶劫罪”“搶奪罪”,最高可判死刑(如持械搶劫緻人死亡)。國際法亦将戰時劫掠平民行為列為戰争罪(《日内瓦公約》)。

建議延伸閱讀


注:因部分古籍原典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社官方信息頁為準。建議通過圖書館或正版電子資源查閱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劫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曆史淵源

  1. 古代文獻
    • 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中“欒盈過於周,周西鄙掠之”,晉代杜預注釋為“劫掠財物”。
    • 唐代皎然《詩式》提到“公行刼掠”,反映該詞在曆史中的使用場景。

用法與例句


近義詞與反義詞


擴展說明

通過綜合多個來源可見,“劫掠”強調暴力性與非法性,常見于曆史事件或社會動蕩的描述中。

别人正在浏覽...

擺龍門陣巴歈北京地下鐵道鞭辟超伍呈狀傳訛丢輪扯炮東風墩木二百二返光奮不顧命分解者高棟鲠辭宮辟館師過失過郤聒噪河津衡石程書嘩歡黃昏湯篁篠回紋虎據龍蟠狐狸虎入羊群見小界絕敬身咎惡九灋孔熾連城璞巒岏緑珠潭面授苗扈骈麗娉命蒲苴濮竹峤鬟清貞虬枝繕覽申款授官廳陶工讨絕單體恤頽競溫泔清五分錢下半世遐紀小日月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