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記驗的意思、記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記驗的解釋

(1).記識驗證。 漢 班固 《白6*虎通·壽命》:“命有三科以記驗:有壽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隨命以應行。” 清 王有光 《吳下諺聯·螞蟻打拱》:“後以時相不合,出為郡守,及至醒,記驗得做過一場富貴螞蟻。”

(2).指記識驗證之物。《舊唐書·伊慎傳》:“喪母,将營合祔,不識其父之墓。晝夜號哭,未浹日,夢寐有指導焉。遂發壠,果得舊記驗。” 元 王恽 《為春水時預期告谕事狀》:“以 惲 愚見,今後禦前鷹隼海青,合無懸常記驗,如前朝牙牌之制。”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記驗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記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解析如下:

一、字義分解

  1. 記:本義為記錄、記載。《說文解字》:“記,疏也。” 指分條記錄事物。引申為記憶、不忘。
  2. 驗:本義為證據、憑證。《說文解字》:“驗,證也。” 指用以證明事實的事物或方法。引申為檢驗、查證、效果。

二、合成詞義 “記驗”由“記”與“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是指:

三、古籍用例與釋義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可見,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

  1. 指記錄作為憑證或供查驗:
    • 例如,在漢代王充的《論衡》中,“記驗”常指記錄下來的天象、災異等自然現象,作為某種征兆或規律的證據,供人觀察驗證其預示的吉兇禍福是否應驗。如《論衡·譴告篇》論述天用災異譴告人君時,會提到這些現象被“記驗”下來(記錄并等待驗證)。
    • 東漢·王充《論衡·實知》:“凡聖人見禍福也,亦揆端推類,原始見終,從闾巷論朝堂,由昭昭察冥冥。谶書秘文,遠見未然,空虛暗昧,豫睹未有,達聞暫見,卓谲怪神,若非庸口所能言。放象事類以見禍,推原往驗以處來事,賢者亦能,非獨聖也。……文王見禮壞樂崩,道孤無輔,故演《周易》以明禍福,周室以盛;孔子知商德不嗣,周道陵遲,故定《詩》、《書》,明《禮》、《樂》,以紀綱之,王道以成。皆案兆察迹,推原事類,春秋之時,衆書并出,皆論他事,不頌主上,無益于國,無補于化。造作者思慮間也,非皆聖也。然則聖人之見禍福,記驗乎?”
    • 此段論述聖人預見禍福的方法,提到“記驗”作為其預見過程的組成部分或依據之一。
  2. 指記憶并驗證:
    •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也可理解為将所見所聞記在心中,并在日後遇到相關情況時加以印證、檢驗。

四、總結釋義 綜合以上分析,“記驗”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意思可概括為:

記驗 (jì yàn) 動詞。

  1. 記錄并查驗:指将事物、現象或言論記錄下來,以備日後核對、驗證或作為憑證。
  2. (作為名詞)用以驗證的記錄:指那些被記載下來,專門用作證據、憑據或供查考核實的文字材料。
  3. 記憶與印證:指記住某事并在實踐中或遇到相關情況時加以驗證、對照。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記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記識驗證
    指通過記憶和辨識來核實事實的真實性,強調在重要信息處理中需謹慎确認。例如,漢班固《白虎通·壽命》提到“命有三科以記驗”,即通過記錄和驗證來理解命運的不同維度。

  2. 指代驗證之物
    在某些語境中,也指用于驗證的憑證或标志。如《舊唐書·伊慎傳》記載通過“舊記驗”确認墓地位置,說明其作為實物證據的功能。

二、使用場景

三、延伸解析

該詞強調“記憶”與“驗證”的雙重過程,既要求準确記錄信息,又需通過實際證據或邏輯推理加以确認。例如,清代王有光在《吳下諺聯》中以“記驗得做過一場富貴螞蟻”比喻通過驗證發現真相。

四、總結

“記驗”是一個兼具動詞(驗證行為)和名詞(驗證憑證)功能的詞彙,主要用于古籍或正式語境,體現對事實嚴謹性的追求。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白虎通》《舊唐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案放包龍圖犇竄表音符號赤虎儀同代人低利多藏厚亡兒客法蘭西撫哭廣利顧天好說話兒橫阡華彩黃絹詞黃庭客混江龍昏嫚奸孽簡劄接種盡誠竭節居所考訊醨酪淩嶒橉筋木亂神南诏内政偶詞品牌箝絡欽愛青髩丘墟铨授趨隅诎指睿哲三面手贍部上資身影石漆手搖車踏罡布鬥壇場歎仰陶樂抟抟土禁晚晚相賣現前線繩小氣候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