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記識驗證。 漢 班固 《白6*虎通·壽命》:“命有三科以記驗:有壽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隨命以應行。” 清 王有光 《吳下諺聯·螞蟻打拱》:“後以時相不合,出為郡守,及至醒,記驗得做過一場富貴螞蟻。”
(2).指記識驗證之物。《舊唐書·伊慎傳》:“喪母,将營合祔,不識其父之墓。晝夜號哭,未浹日,夢寐有指導焉。遂發壠,果得舊記驗。” 元 王恽 《為春水時預期告谕事狀》:“以 惲 愚見,今後禦前鷹隼海青,合無懸常記驗,如前朝牙牌之制。”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記驗漢語 快速查詢。
“記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記識驗證
指通過記憶和辨識來核實事實的真實性,強調在重要信息處理中需謹慎确認。例如,漢班固《白虎通·壽命》提到“命有三科以記驗”,即通過記錄和驗證來理解命運的不同維度。
指代驗證之物
在某些語境中,也指用于驗證的憑證或标志。如《舊唐書·伊慎傳》記載通過“舊記驗”确認墓地位置,說明其作為實物證據的功能。
該詞強調“記憶”與“驗證”的雙重過程,既要求準确記錄信息,又需通過實際證據或邏輯推理加以确認。例如,清代王有光在《吳下諺聯》中以“記驗得做過一場富貴螞蟻”比喻通過驗證發現真相。
“記驗”是一個兼具動詞(驗證行為)和名詞(驗證憑證)功能的詞彙,主要用于古籍或正式語境,體現對事實嚴謹性的追求。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白虎通》《舊唐書》等文獻來源。
記驗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多用來表示對某些事情、事實進行記錄和驗證。
記驗的部首是言,總共有10畫。
記驗在《康熙字典》中并沒有收錄,所以其來源比較難以确定。在繁體字中,記驗的寫法為「記驗」。
在古代,記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記驗的繁體字「記驗」,在古漢字中可能變為「記験」或者「記閑」。這些變體寫法在古代文獻中相對常見。
1. 為了确保實驗結果的準确性,我們必須進行嚴格的記驗。
2. 我一直在記驗這些數據,希望找到一些有用的線索。
記驗證、記驗證書、記驗證事等。
近義詞:記錄、核實、查證。
反義詞:忽視、忽略、不信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