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古辭的意思、古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古辭的解釋

(1).指古樂府詩。《晉書·樂志下》:“凡樂章古辭,今之存者,并 漢 世街陌謡謳,《江南可採蓮》、《烏生十五子》、《白頭吟》之屬也。”《文選·樂府上》“古辭” 呂延濟 注:“ 漢武帝 定郊祀,乃立樂府,散採 齊 、 楚 、 趙 、 魏 之聲以入樂府也。名字磨滅,不知其作者,故稱古辭。”

(2).泛指古詩。 唐 韓愈 《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歌風雅之古辭,斥夷狄之新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古辭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泛指古代流傳的詩歌或文辭

指年代久遠、出處難以确考的古代歌謠、詩文或篇章。這類作品通常語言質樸,承載着早期社會的文化記憶,多見于先秦文獻或後世輯錄的佚文。例如《古詩源》中收錄的部分無名氏作品,可視為廣義的“古辭”。其語言風格多保留上古漢語特征,是研究古代語言與社會的重要材料。


二、特指漢魏樂府詩中的經典篇目

在文學史語境中,“古辭”專指漢代樂府機構采錄或創作的歌詩,尤以《樂府詩集》所載無名氏作品為代表。例如:

這類作品多屬“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主題涉及社會現實、民生疾苦,奠定了樂府詩“現實主義”的傳統,對後世詩歌影響深遠。


語言與文化特征

  1. 語言古拙:保留先秦語法遺迹(如賓語前置、虛詞省略),用典較少;
  2. 題材多元:涵蓋戰争(《戰城南》)、愛情(《上邪》)、遊子(《長歌行》)等主題;
  3. 文化價值:反映漢代社會制度(如《十五從軍征》揭露兵役制)、民俗信仰(《郊祀歌》記錄祭祀禮儀),是研究古代社會的活化石。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郭茂倩(宋). 《樂府詩集》. 中華書局點校本, 2017.
  3. 王運熙. 《樂府詩述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網絡擴展解釋

“古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古樂府詩
    特指漢代及以前的樂府詩,多為無名氏創作的民間歌謠。例如《江南可采蓮》《白頭吟》等,因作者名姓失傳,故統稱為“古辭”。漢武帝設立樂府機構後,這些作品被收錄整理,成為樂府詩的代表。

  2. 泛指古詩
    廣義上也指代古代詩歌,尤其是形式質樸、年代久遠的詩作。唐代韓愈曾用“古辭”與“新聲”對舉,強調其承載的傳統雅正風格。

二、應用與示例

三、與“辭”文體的關聯

“辭”是介于詩與散文之間的文體,起源于楚辭,注重抒情。而“古辭”更側重指代樂府詩或古詩本身,二者在文學範疇上有交集但側重不同。

“古辭”既指向具體的樂府詩篇,也可擴展為傳統古詩的泛稱,是研究古代文學的重要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

昂頭闊步白宮被蒙本枝百世濱就比伍缽拿陳谷子爛芝蔴塵素酬複楚楚有緻打算登曜典戒東面肚皮裡蛔蟲房契放筯泛菊發榮飛谮封靡腹飽萬言趕不上趟,趕不上趟兒躬體豪族狠聲鴻哲糨糊叫苦連天精選錦缬擊掊雞子沮恐空盡栗理靈禽靈蓍捋須南橘北枳内八府宰相遷刑挈引親裡蚑行塞鴻酾流省節食必方丈屎頭巾雙枱梭倫改革銅環塗軌讬麗蕪駁無氣無力笑噱卸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