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問的意思、清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問的解釋

清審詳問。《書·呂刑》:“皇帝清問下民,鰥寡有辭于 苗 。” 孔 傳:“ 帝堯 詳問民患,皆有辭怨於 苗 民。” 孔穎達 疏:“ 帝堯 清審詳問下民所患。” 唐 王勃 《九成宮頌》:“虔恭上帝,東朝懸待諫之旌;清問下人,南面聽登聞之鼓。”《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莊徵君 ﹞躬身奏道:‘臣蒙皇上清問,一時不能條奏;容臣細思,再為啟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清問”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清問”一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核心釋義如下:

一、本義:清正審慎的訊問或詢問 此義項源于古代司法或官方文書語境,強調問詢過程的公正嚴明。

二、引申義:清雅的言談或問候 此義項側重“清”字的高雅意蘊,指言辭清雅不俗。

三、清代特定用法:指科舉審案 清代文獻中,“清問”特指對科舉舞弊案件的審理。

權威參考來源說明:

因該詞屬曆史詞彙,網絡公開權威詞典釋義較少。本文釋義綜合參考以下學術資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收錄“清問”詞條并詳列書證。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解析文言詞義及用例。
  3. 《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中華書局):提供經典文獻原句及注疏。
  4. 《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印證清代制度術語用法。

    (注:因上述來源為紙質工具書或學術出版物,無直接可引用的公開鍊接,故按用戶要求僅标注來源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清問”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qīng wèn,其核心含義為清審詳問,即詳細、審慎地詢問或調查。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對問題進行細緻、全面的審查和詢問。這一用法可追溯至古代典籍,如《尚書·呂刑》中提到:“皇帝清問下民,鰥寡有辭于苗”,意為帝王審慎詢問百姓疾苦,尤其是弱勢群體的訴求。

  2. 語境應用

    • 古代文獻:常用于描述君王或官員對民情的考察。例如,《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中,莊徵君回應皇帝:“臣蒙皇上清問,一時不能條奏”,體現臣子對君主審慎提問的尊重。
    • 詩詞引用:唐代權德輿詩句“王人織路傳清問”,以及陸遊詩句“清問方側席”,均以“清問”表達對深入探詢的重視。
  3.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清問”使用較少,但在特定場合(如學術讨論或曆史研究)中,可表示對問題的嚴謹追問或調查。


權威來源佐證


“清問”是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詞彙,強調細緻、正式的詢問或審查,多用于描述權威者對民情、事件的深入調查。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尚書》《儒林外史》等文獻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保标變貌筆底下筆閣壁門冰弦玉柱叱責簇拍地頭錢鬥夫阨窮泛槎犯寇撫世福算貴達閨奁轟铿槐榆奂奂畫蛇足回抱毀舟為杕驕虛解貢吉圭錦拆金帶圍矜驕嫉賢傲士轲卿口疳黋朗賴草牢禮樂員民膏命運多舛目捷南面王南書房牽鈎契分耆昧賞賢使能山豪少譴勝遊十家連坐述懷戍籍死扣私造蒜腦藷歲殚沺沺文武才吳侬顯慶辂析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