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戍邊吏卒的戶籍。《明史·李東陽傳》:“ 李東陽 ,字 賓之 , 茶陵 人,以戍籍居京師。”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 商丘 侯 司徒 恂 、司成 恪 家世戍籍。幼時太常公命之曰:‘爾勿以我為貴,吾戍籍也,爾不力於學,将為卒伍矣。’”
戍籍是中國古代戶籍制度中的特殊類别,主要用于管理戍邊軍士及其家屬的戶籍。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戍籍指戍邊吏卒的戶籍,屬于軍籍的一種。這類戶籍與普通民籍不同,具有強制性和世襲性,家庭成員需代代承擔戍邊義務。
曆史背景與特點
應用場景
戍籍常見于明清時期,如明代茶陵人李東陽、清代商丘侯氏家族均屬此類戶籍。文學作品中也偶有提及,如釋函可詩句“又從戍籍注嬰名”反映了戍籍的世襲特點。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案例或制度演變,可查閱《明史》等史籍原文。
戍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在軍隊中服役并有相應軍籍的人員。
戍籍的拆分部首是戈(gē)和⼝(kǒu),其中戈為四畫,⼝為一畫,總共五畫。
戍籍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它的繁體字為「復籍」。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戍籍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具體寫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而有所不同。
1. 他入伍後成為了戍籍,開始為國家服務。
2. 這個人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戍籍,可以擔任重要的軍事職務。
戍守、戍邊、戍衛、戍旗、入籍、退籍。
兵籍、役籍、将籍。
壯丁、鄉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