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戍籍的意思、戍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戍籍的解釋

戍邊吏卒的戶籍。《明史·李東陽傳》:“ 李東陽 ,字 賓之 , 茶陵 人,以戍籍居京師。”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 商丘 侯 司徒 恂 、司成 恪 家世戍籍。幼時太常公命之曰:‘爾勿以我為貴,吾戍籍也,爾不力於學,将為卒伍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戍籍是中國古代戶籍制度中的特定類别,專指被編入戍邊軍隊的戶籍記錄。該詞由“戍”(意為防守、駐守)與“籍”(指戶籍或名冊)組合而成,最初見于《周禮》對兵役制度的描述,後演變為曆代王朝管理邊疆軍事力量的核心制度之一。

從詞義内涵分析,“戍籍”包含三重屬性:其一為戶籍身份,即戍邊者及其家屬需終身隸屬軍籍,不得隨意脫籍;其二為軍事職責,在籍者需承擔屯田、修築工事、作戰等任務;其三為世襲特征,如明代軍戶制規定“父死子繼,兄亡弟代”,形成固定的職業軍人群體。

該制度在漢代《二年律令·戶律》、唐代《唐六典·尚書兵部》、明代《明會典》等典籍中均有詳細記載。清代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卷十二考據稱:“戍籍之設,始于秦漢烽燧之制,盛于隋唐府兵之法,至明衛所而集其大成。”現代學者梁方仲在《中國曆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中指出,戍籍人口在明初約占全國總戶數的6.8%,是邊疆防禦體系的重要支撐。

網絡擴展解釋

戍籍是中國古代戶籍制度中的特殊類别,主要用于管理戍邊軍士及其家屬的戶籍。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戍籍指戍邊吏卒的戶籍,屬于軍籍的一種。這類戶籍與普通民籍不同,具有強制性和世襲性,家庭成員需代代承擔戍邊義務。

  2. 曆史背景與特點

    • 世襲性:戍籍人員需世代駐守邊疆,如《明史·李東陽傳》記載李東陽家族因戍籍遷居京師。
    • 社會限制:清代周亮工《書影》提到,戍籍者若未通過科舉或軍功改變身份,可能淪為底層士兵。
    • 管理範圍:涵蓋戍邊士兵及其家屬,戶籍登記包含居住地、職責等信息。
  3. 應用場景
    戍籍常見于明清時期,如明代茶陵人李東陽、清代商丘侯氏家族均屬此類戶籍。文學作品中也偶有提及,如釋函可詩句“又從戍籍注嬰名”反映了戍籍的世襲特點。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案例或制度演變,可查閱《明史》等史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傲兀白乳暴食背約碧幢博學多識博揜財貝滄洲草紙趁步膽壯氣粗東歪西倒發恨沸天震地服餌圪墶歌哭故道害孩子還祭含垢納污厚笃笃互助會劍铓交午積牍警丁荊棘塞途錦幔給事郎酒戶酒務雷霆火炮連衡聯篇累牍靈籁龍蟠虬結聾啞症耐綸霹靂斧牆基氣度清醪瓊瑰啓求日用桑穰升曦市分蝨官史事天朝田畝制度托息辋水五威将縣署笑面虎狎鷗系頸牽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