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槐榆的意思、槐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槐榆的解釋

(1).槐樹和榆樹。《淮南子·俶真訓》:“是故槐榆與橘柚,合而為兄弟; 有苗 與 三危 ,通為一家。” 南朝 陳 徐陵 《廣州刺史歐陽頠德政碑》:“裁變槐榆,并賑宗親。” 唐 韓愈 《示兒》詩:“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虛。”

(2).古人鑽木取火,四季所用木材不同,春用榆,冬用槐,因以之比喻時序。 唐 姚崇 《兖州都督于知微碑》:“俄丁窮罰,殆至滅性。雖槐榆屢變,而創痛猶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槐榆是漢語中由“槐”與“榆”組合而成的複合詞,特指槐樹與榆樹兩類植物,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字義溯源 “槐”為豆科落葉喬木,《說文解字》釋為“木也,從鬼聲”,古代三公之位稱“槐鼎”,科舉考場稱“槐市”,承載着仕途文化意象(來源:《漢語大詞典》第4卷)。“榆”指榆科落葉喬木,《詩經》已有“山有樞,隰有榆”的記載,其木質堅韌,樹皮可制繩索,具有實用價值(來源:《辭海》第7版)。

二、生态特征 槐樹羽狀複葉、圓錐花序,夏季開黃白色蝶形花,果實為念珠狀莢果;榆樹單葉互生,早春結翅果,種子呈扁圓形。二者均為北方常見行道樹,《中國植物志》記載其具有耐旱、抗風特性(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0卷)。

三、文化象征 槐樹在《周禮》中被定為“三槐九棘”制度的載體,唐代長安“槐衙”成官道代稱,明清時期移民以“大槐樹”為精神圖騰(來源:《中國民俗文化大觀》)。榆樹因“榆錢”諧音“餘錢”,民間有“前榆後槐,富貴自來”的宅院種植習俗(來源:《中華民俗百科全書》)。

網絡擴展解釋

“槐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指槐樹與榆樹
    作為兩種常見樹木的合稱,常出現在古籍中描述自然景觀或借物喻理。例如唐代韓愈《示兒》詩中的“槐榆翳空虛”,即用兩種樹木的繁茂來襯托居所環境。

  2. 引申為時序更替的象征
    古人鑽木取火時,四季選用不同木材:春季用榆木,冬季用槐木。因此“槐榆”被用來比喻時間流轉或季節變化。如唐代姚崇在碑文中寫道“雖槐榆屢變,而創痛猶殷”,即以槐榆代指歲月變遷。

二、延伸用法

部分詞典提到“槐榆”可比喻深厚的情誼,取意兩種樹木根系交纏、難以分離的特性。例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形容朋友關系親密”。但此用法在權威古籍中較少見,可能屬于現代引申義。

“槐榆”的核心含義圍繞植物名稱及時序象征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用于描述人際關系,建議标注來源并謹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百草霜白社半老徐娘寶眷比戶唱道撤嘴抽筋綢密愁長殢酒出爾反爾當下大慶油田大設設雕楹發懵粉塵跟跖公姥觀目官銷還妾火燧兼金唶唶金剛杵徑自金科玉篆近昵禁山齑黍巨蟹座來贶樂道安貧連鳌跨鲸連踵隸楷軨積錄事馬腹逃鞭梅村體門曆拏班做勢泥名失實逆指秦歡晉愛卭竹氣郁沈鮑神素飾羔順接四戶嵩生嶽降台格桃花鹽無口匏鄉化相沿成俗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