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船改成舵。毀大物為小物,比喻隨心所欲的不當行為。《淮南子·說林訓》:“心所説毀舟為杕,心所欲毀鐘為鐸。”參見“ 毀鐘為鐸 ”。
關于成語“毀舟為杕”的詳細解釋如下:
在詩歌或散文中,此成語常被用來描繪“以主觀意志淩駕客觀規律”的意象。例如:
“海浪嘶吼,拍碎漂泊的舟。木闆散落,似破碎的夢浮浮沉沉。有人執斧,将殘骸斫砍為杕,立在灘頭,向狂暴宣戰。”
(此詩用“毀舟為杕”暗喻對自然規律的挑戰與徒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淮南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毀舟為杕》是一句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在緊急的情況下,為了趕緊做事,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或破壞自己的東西。
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
部首:木、舟、木、木
筆畫:8畫、6畫、8畫、8畫
《毀舟為杕》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戰國時期,楚國的将軍屈原被楚懷王中傷,被流放到了汨羅江。後來,楚國發生内亂,楚懷王被趕下了王位。屈原為了勸說新立的楚穆王奮鬥,就在江邊寫了《離騷》這篇文學名篇,并将自己的書稿扔進了江中。
後來,屈原被趕出楚國流亡到别的地方,期間,有些人為了紀念屈原,就在汨羅江邊豎起了一座紀念碑,碑上刻着“毀舟為杕”四個字,意思是說為了紀念屈原,把船毀了(船叫杕)。
《毀舟為杕》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毀舟為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有所不同。以“壞”為例,古時候的寫法是“壞”,字形更加繁複。而“舟”字在古代寫法中則是“舟”+“舛”的組合。而“杕”在古代沒有使用,隻在這個成語中使用。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為了抓住最後的機會,他毀舟為杕,全力以赴。
2. 為了盡快取得勝利,他不惜毀舟為杕,不斷出新招。
一些相關的詞彙:
組詞:毀滅、廢黜、破壞、破敗
近義詞:舍棄、損失、犧牲
反義詞:保護、保存、維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