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譬喻的意思、譬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譬喻的解釋

(1) [metaphor;simile;analogy;figure of speech]∶比喻,例如

(2) [admonish;adverse]∶勸說

也叫阿媽來譬喻他幾番。——《警世通言》

詳細解釋

亦作“ 譬諭 ”。1.比喻。《荀子·非十二子》:“辯説譬諭,齊給便利,而不順禮義,謂之姦説。”《淮南子·要略》:“假象取耦,以相譬喻。斷短為節,以應小具。”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九:“如《莊子》,是從譬喻來説,且卒章不説心字,故令人卒看難曉也。” 秦牧 《花城·思想和感情的火花》:“人們把牡丹譬喻為‘木芍藥’,把芍藥譬喻為‘草牡丹’,把煤譬喻為‘黑色的金子’。”

(2).曉譬勸喻。《北齊書·魏收傳》:“帝曾遊 東山 ,敕 收 作詔,宣揚威德,譬喻 關 西。”《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父母家因其年少,去後日長,勸他改嫁。叔公 丘大勝 ,也叫阿媽來委曲譬喻他幾番。那 邵氏 心如鐵石,全不轉移。” 王闿運 《儲玟躬傳》:“其年遭父喪,在鄉譬喻州人,積穀設義倉,以待非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譬喻是漢語修辭學中的重要術語,指通過相似性聯想,用具體、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抽象、陌生概念的修辭方式。其核心功能在于增強語言的形象性與感染力,可分為明喻、隱喻、借喻三類。

一、基礎釋義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譬喻”即“比喻”,指“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拟想要說明的事物”。例如《禮記·學記》所言“不學博依,不能安詩”,鄭玄注“博依”為“廣譬喻也”,說明譬喻是理解詩意的關鍵手段。

二、修辭功能與分類

  1. 明喻

    本體、喻體與喻詞(如“似”“若”)同時出現,如《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2. 隱喻

    隱含類比關系,如《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以星辰喻德政的凝聚力。

  3. 借喻

    本體不出現,如《楚辭·蔔居》“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用器物代指賢愚颠倒的社會現象。

三、古今用法演變

先秦文獻已廣泛運用譬喻說理,《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通過生活經驗論證政治主張。現代漢語中,譬喻更成為文學創作的核心手法,如錢鐘書《圍城》将婚姻喻為“被圍困的城堡”。

四、權威例證

王力《古代漢語》強調:“譬喻能使道理通俗化,抽象概念具體化”;陳望道《修辭學發凡》進一步指出,譬喻的成立需滿足“本體與喻體本質不同但存在相似點”的原則。


文獻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鄭玄《禮記注》,中華書局
  3. 朱熹《詩集傳》,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劉寶楠《論語正義》,中華書局
  5. 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書局
  6. 焦循《孟子正義》,中華書局
  7. 錢鐘書《圍城》,人民文學出版社
  8.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9.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複旦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譬喻”是漢語中一個重要的修辭和表達概念,其含義和應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1.基本定義

2.修辭結構

3.應用場景

4.與“比喻”的關系

5.分類形式

“譬喻”是一種兼具修辭與勸解功能的語言表達方式,通過類比使抽象概念具象化。其應用既涵蓋文學創作,也涉及日常說理,與“比喻”高度關聯但略有側重。如需更完整釋義,可查看權威詞典(如、3、7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自白頭親白雲士豹皮囊便齋标寄不時絺辭繪句雠難搊扇楚龔大膽包身殆危敵虜滴水二萬五千裡長征芳蕤放殺法我見風柯負困浮收觀點海軍航空兵何異華風畫烏亭嘩衆取寵胡鱅匠者兼聽簡約詳核角鸱孑蜺汲汲搖搖井中求火迥句距絶曠古絕倫款啟懶别設麟楦鑪薰蠻橫蠻罽冒頭孟常名存實亡怒忿棚朳柔情綽态山川相缪省靜酸醋孫龐鬥智騰茂天祚頭玉外體西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