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懸耜。謂閑置農具,不耕作。《國語·周語中》:“其餘無非穀土,民無縣耜,野無奧草。”
“縣耜”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讀音為xiàn sì,具體釋義和背景如下:
《國語·周語中》記載:“民無縣耜,野無奧草”,意為百姓不閑置農具,田野無雜草,反映農業興盛、治理得當的社會景象。
該詞多用于古籍,現代漢語已不常見。其核心是通過“閑置農具”的意象,表達農耕狀态或社會狀況。
注: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農具或相關文獻,可查閱《國語》《周禮》等典籍。
《縣耜》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由“縣”和“耜”兩個字組成。下面将逐一介紹這兩個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縣」是一個名詞,意為下轄地方行政單位,屬于地市級行政區劃的一種。它由農和阝兩個部首組成,總計四個筆畫。它的繁體字是「縣」。
古代漢字中「縣」的寫法有「亪」、「員」等字,表示下級地方行政單位。例如:南朝傳統的縣名常以「亪」字開頭,如「亪東陽縣」。
「耜」是一個名詞,指的是農具中一種用于耕作的工具,類似于鋤頭。其部首為耒,總計六個筆畫。沒有繁體字形對應。
古代漢字中「耜」的寫法多樣,例如古籍中的一種寫法是「⿰禾耴」,表示農民在田中使用的農具。例如:農民使用耜在田地裡耕種莊稼。
他剛剛被任命為縣耜良工,可以幫助農民提高農作物的産量。
縣令、縣城、縣學、縣委、縣政府
鄉耜、農耜
王耜、官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