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前去拜訪。《晉書·嵇康傳》:“初, 康 居貧,嘗與 向秀 共鍛於大樹之下,以自贍給。 潁川 鐘會 ,貴公子也,精練有才辯,故往造焉。 康 不為之禮,而鍛不輟。”《北齊書·崔瞻傳》:“有一 河東 人士姓 裴 ,亦為禦史,伺 瞻 食,便往造焉。”
“往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前去拜訪”,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往造”由“往”(去、前往)和“造”(造訪、拜訪)組合而成,字面意思即“前去造訪”。例如《晉書·嵇康傳》中提到鐘會因仰慕嵇康而“往造焉”。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文人、士大夫間的禮節性訪問,強調主動前往的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語境或延伸用法,可參考《晉書》《北齊書》等原始文獻。
往造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意思是往前走,向前行動。它由“往”和“造”兩個部分組成,表達了向前行進或者前往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往字的部首為彳,造字的部首為攵。往字共有六筆,造字共有十一筆。
來源:往字最早的形狀是由一個人物圖像和一條前進的路組成的,表示人在向前行走的意思。後來,人物圖像逐漸簡化為“彳”,形成了往字的寫法。造字的來源比較複雜,和制造、建造等相關,但具體的來源較難考究。
繁體:往字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徃」。
古時候漢字寫法:往字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由一個人物圖像和一條前進的路組成。造字在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1. 他不畏艱難,往前造。這句話意思是他不怕困難,繼續努力向前行進。
2. 我們奮勇向前,朝着勝利往造。這句話表示我們勇往直前,邁向勝利。
組詞:往複、往返、往事、往來、往常、前往等。
近義詞:前進、前行、前往等。
反義詞:退後、後退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