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泛研究。《陳書·儒林傳·王元規》:“值 梁 季喪亂,乃覃心釋典,經論靡不該究。”《新唐書·封常清傳》:“外祖教之讀書,多所該究。”
“該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該究”意為“廣泛研究”或“全面探究”,強調對某一領域或典籍進行系統性、深入的學習與考據。例如:
拆解釋義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學者對典籍或學問的全面研習,屬于書面雅語,現代口語及一般文本中罕見。其近義詞為“博究”“覃究”,反義詞如“淺嘗辄止”。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漢語詞彙的用法,建議查閱權威古籍或語言學專著。
《該究》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追究責任,追責。通常用來形容對某個問題、事件或行為的責任進行調查和追究。
《該究》的部首是穴(xué),總共有10個筆畫。
《該究》這個成語源于《淮南子·說林訓》:“是故舉重若輕、動遠若速。其若約脩其非,則物之興者危矣。以是觀之,蓋必以其所究吾曰‘該’也。”這句話意為對事物進行深入研究和追求的意思。在繁體字中,該究的拆分部分分别是該與究。
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在古代,究字的寫法是由兩個分别表示“道路”的部分組成,與《該》字相似。後來不同的書法家對究字進行了變化,使其變為現在的形态。
1. 今天公司突然倒閉了,我們必須究究究,找出導緻這個結果的原因。
2. 政府立即啟動了一項專項調查,以該究責任人。
組詞:追究、追求、追蹤
近義詞:追責、探究、調查
反義詞:放過、寬恕、原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