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近來。《莊子·山木》:“ 莊周 反入,三月不庭。 藺且 從而問之:‘夫子何為頃間甚不庭乎?’” 成玄英 疏:“姓 藺 名 且 , 莊子 弟子。怪師頃來閉戶,所以從而問之。”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四》:“頃間諸将獲賊二三,驢馬(數匹),皆為露布,臣每哂之。”
(2).頃刻間;一會兒。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八:“至三更竟,忽聞有叩閣者, 應 遙問:‘是誰?’答雲:‘部郡相聞。’ 應 使進,緻詞而去。頃間,復有叩閣者如前,曰:‘府君相聞。’ 應 復使進。”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上》:“疏曠月色,方午風過,覺有異香。頃間,聞南垣土動簌簌, 崔生 意其蛇鼠也。” 黃永玉 《芥末居雜記·小鞋》:“徒觀窗外雲:将雨。師斥之曰:胡説!觀象臺報今日無雨。頃間雨下。師恍然道:幾忘矣!速去 十裡橋 買米!”
“頃間”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近來
表示時間上接近當前的一段時間,常用于描述近期發生的情況。
例句:
頃刻間;一會兒
形容極短的時間,強調時間的短暫性。
例句: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詞源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莊子》相關注釋。
頃間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表示短暫的時間。它可以指一刹那、瞬間、片刻等時間極短的概念。
頃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日,右邊是青。它總共包含7個筆畫。
頃字的來源較為複雜,最初古代漢字中并沒有這個字。它是在古代經典文獻《周易》中提到的“潛龍勿用”的注解中衍生出來的。在這個注解中,頃被解釋為非常短暫的時間。
頃間的繁體字為頃間。
在古代,頃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寫法中,頃字的頂部多寫為升字旁,下面有橫折短線表示一種疑問意味。後來統一為目字旁,下面為日或青,逐漸演變至現代的形态。
1. 他頃間的反應,絕對是出于本能的。
2. 行人的心情在頃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 古人常說“頃間之福”,意味着幸福是如此短暫,需要珍惜。
頃時、頃刻、頃刻間、頃刻之間、頃刻之際、頃刻之間等。
一刹那、瞬間、短暫、片刻
長久、永恒、持久、漫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