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染病疫。《禮記·曲禮下》“四足曰漬” 漢 鄭玄 注:“漬,謂相瀸污而死也。” 孔穎達 疏:“四足曰漬者,牛馬之屬也。若一箇死,則餘者更相染漬而死。” 章炳麟 《文學說例》:“雖然,人未有生而無病者,而病必期其少,瀸污漬染,寧知所屆。”
“瀸污”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指傳染病疫,特指牲畜(如牛、馬等)因相互傳染而死亡的現象。這一含義在《禮記·曲禮下》的注釋和章炳麟的文獻中均有體現。
單字拆分: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和注釋,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存于文獻研究和特定語境(如曆史、醫學史讨論)。
如果需要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禮記》《呂氏春秋》等文獻。
瀸污是一個由簡體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污垢、污染”。瀸污的聲調為二聲,帶倚聲。“瀸”是指污湖上浮的沉積物,比喻某人或某事物所具有的污穢、髒亂不堪的特征;“污”則是指髒污、肮髒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瀸的部首是石,總筆畫數為15;污的部首是水,總筆畫數為6。
來源:瀸污一詞的來源較為普遍,具體出自哪個文獻或者具體的來源目前尚無确切證據。
繁體:瀸污在繁體中的寫法依然是“瀸污”,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由于瀸污并非一個古代詞彙,所以在古時候并沒有相應的漢字寫法。
例句:他的言行舉止總是充滿了瀸污,讓人十分厭惡。
組詞:瀸污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瀸污不堪、瀸污之地、瀸污環境等。
近義詞:髒亂、肮髒、污穢、污濁等可以作為瀸污的近義詞。
反義詞:潔淨、清潔、幹淨等可以作為瀸污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