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教的意思、服教的詳細解釋
服教的解釋
遵從教化;接受教誨。 三國 魏 嵇康 《管蔡論》:“ 管 蔡 皆服教殉義,忠誠自然。”《三國志·魏志·何夔傳》:“今雖小安,然服教日淺。” 宋 龔鼎臣 《東原錄》:“裡巷細民,有以是非相較,患人之不及己知己善者,傍有儕類曰:‘……爾但為善,則人亦稱你如稱藥矣。’其人默而服教。”
詞語分解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 教的解釋 教 à 指導,訓誨:教習。教頭。教正。教師。教導。管教。請教。教學相長。因材施教。 使,令:風能教船走。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姓。 學 教 ā 傳授:教課。你教給我做。 學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服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服教”由“服”與“教”組合而成:
- 服:意為服從、信服,引申為接受或遵循;
- 教:指教化、教誨,包含道德規範或思想引導。
組合後表示“遵從社會教化,接受他人教誨”,強調對規則或教導的主動認同與踐行。
二、文獻例證
- 三國時期:嵇康《管蔡論》中“管蔡皆服教殉義”描述曆史人物遵循道義教化;
- 《三國志》:“今雖小安,然服教日淺”反映教化普及程度;
- 宋代民間:龔鼎臣《東原錄》記載百姓通過“服教”化解是非争議,體現道德引導作用。
三、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個人對道德規範、社會準則或師長教導的主動接納,常見于曆史文獻與傳統文化讨論中,強調内在認同而非被動服從。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的完整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服教是一個詞語,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相關信息:
意思:服教指的是接受教育或接受教導,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虛心學習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服教的拆分部首是服(衣服的字形),筆畫數為8。
來源:《服教》一詞的來源較為簡單,是将動詞“服”(接受)和名詞“教”(教育)組合而成的。
繁體:服教的繁體字為「侍教」。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服教的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不同,但基本含義相同。
例句:他始終保持虛心以待,積極服教。
組詞:服從教育、服從教誨、服從指導。
近義詞:接受教導、虛心學習。
反義詞:抗拒教育、自傲自恃。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