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ternal grandmother;grandmother on mother's side] 母親的母親
母親的母親。俗稱外婆。《漢書·外戚傳上·史皇孫王夫人》:“ 地節 三年,求得外祖母 王媪 , 媪 男 無故 , 無故 弟 武 皆隨使者詣闕。”《紅樓夢》第三回:“那女學生原不忍離親而去,無奈他外祖母必欲其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七回:“我心中又是一疑,北邊人稱呼外祖母多有叫老老的,何以忽然弄出個‘老老老’來?”參見“ 外婆 ”。
外祖母(wài zǔ mǔ),漢語親屬稱謂詞,指母親的母親。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用法角度詳細解析:
核心定義
指母系直系尊親屬中母親的母親。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332頁。
稱謂溯源
古稱“王母”“外婆”,如《漢書·叙傳》載“王母”指外祖母。現代漢語以“外”區分父系、母系親屬,體現傳統宗族觀念。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3卷第142頁。
親屬制度定位
在父系社會結構中,“外祖母”屬于“外親”,區别于“宗親”(如祖母)。其稱謂中的“外”字反映傳統家族血緣關系的劃分邏輯。
來源:費孝通《鄉土中國》第三章“差序格局”,人民出版社,2008年。
社會功能
在傳統家庭中,外祖母常承擔育兒、傳承母系家族文化的角色,民間有“外孫狗”等俗語體現親密關系。
來源:李銀河《中國婚姻家庭及其變遷》,香港大學出版社,1993年。
标準稱謂
“外祖母”為書面正式用語,口語中普遍使用“外婆”(南方)、“姥姥”(北方)等變體。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1350頁。
法律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45條将外祖母列為“近親屬”,享有繼承權及監護義務。
來源: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年。
稱謂 | 關系 | 使用場景 |
---|---|---|
外祖母 | 母親的母親 | 正式文書、法律 |
外婆 | 母親的母親 | 口語(通用) |
姥姥 | 母親的母親 | 口語(北方方言) |
外祖父 | 母親的父親 | 對應男性稱謂 |
參見:
祖母、親屬稱謂、宗族制度
綜合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新華字典》第12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外祖母”是中文中一個常見的親屬稱謂,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定義
外祖母指母親的母親,屬于母系直系血親。與“祖母”(父親的母親)形成對比,兩者分别代表父系和母系的長輩親屬關系。
地域稱呼差異
文化與社會角色
在傳統家庭結構中,外祖母常承擔照顧孫輩、傳授生活經驗的角色。例如民諺“外祖母的箱子底”,比喻珍藏的寶貴物品或記憶。
法律意義
在法律層面,外祖母屬于二代直系血親,在繼承權、監護權等事務中具有特定權利義務(如《民法典》第1127條規定的法定繼承順序)。
文學與情感内涵
這一稱謂常帶有溫暖、慈愛的情感色彩,多見于描寫親情的作品中,如冰心散文《我的外祖母》即通過細節刻畫外祖母的形象。
若需進一步了解外祖母在具體文化習俗、法律案例或方言中的用法,可提供更多語境以便補充說明。
俵賣赤樸穿壁傳舍春秋科辭餐大白鼠叨廁德容言功吊鈎都俞籲咈遁劍督聽風鹢富春渚拂掠負險不臣梗塞共晶訽詈好婦合穎恍恍活鱗火鼠布矯命金箍子進退路窮金鸂鶒急眼口說無憑懶中散靈诰龍煙漭瀁悶忿猛乍幕後南阮納入孴合翹足而待窮言雜語齊夏溶蝕三占從二騷文麝團世職水鏡堂帖子祧藏跳貓子同心苣頭腦酒駝毛突騎丸轉文藝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