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錫的意思、寄錫的詳細解釋
寄錫的解釋
僧人在某處居留。錫,僧人出外所用的錫杖。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三》:“寺中止一僧,乃寄錫殿中者,一見即為餘蓺火炊飯。”
詞語分解
- 寄的解釋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懷。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蟲。 托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寄信。寄錢。 認的親屬:寄父。寄母。寄子。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錫的解釋 錫 (錫) ī 一種金屬元素,銀白色,質軟,富延展性:焊錫。錫礦。錫石。錫紙。錫箔。 賞賜:錫命。錫赉。 姓。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寄錫”是一個佛教相關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僧人在某處暫時居留。其中“錫”代指僧人隨身攜帶的錫杖,象征雲遊時的身份與修行狀态。該詞常用于描述僧人短暫駐留寺院或他處的行為。
二、詞語結構解析
- 寄
本義為“托付、依附”,此處引申為“暫時停留”。
- 錫
特指僧人使用的錫杖(梵語khakkhara),既是防身工具,也是身份象征。僧人雲遊時攜帶錫杖,駐留時将其懸挂,故以“寄錫”代指暫居。
三、文獻例證
明代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三》記載:“寺中止一僧,乃寄錫殿中者,一見即為餘蓺火炊飯。”
此處描述了一位暫居寺中的僧人為徐霞客生火做飯的情景,印證了“寄錫”的實際用法。
四、延伸說明
該詞屬于佛教術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籍或與佛教文化相關的文本中。需注意與“挂單”(指僧人投宿寺院)一詞區分:“寄錫”側重居留狀态,而“挂單”強調登記留宿的流程。
若需進一步了解佛教行腳制度,可參考《百丈清規》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寄予祝福或祝福的意思。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部首“宀”和“金”,其中“宀”代表房屋,而“金”代表金屬。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人們給予祝福的一種方式。在過去,人們常常在信件或禮物中附上一些金屬物品以表達祝福之意,這些金屬物品常常被稱為“錫”。因此,“寄錫”這個詞就演變成了表達祝福之意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詞語“寄錫”寫作“寄錫”。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較早期的寫法是“寄謝”,後來演變為現在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寄錫”的例句:
1. 我想寄錫給你,祝福你事事順利。
2. 這是我寄錫給你的禮物,希望你會喜歡。
與“寄錫”相關的組詞有:
1. 錫物 - 指代寄予的金屬物品。
2. 錫票 - 指代附帶寄送的祝福賀卡。
與“寄錫”近義的詞語有:
1. 送祝福
2. 祝福
與“寄錫”反義的詞語沒有特定的詞彙,可以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適當的相反意義的詞語來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