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羅馬的意思、羅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羅馬的解釋

[Rome] 意大利首都和曆史名城。古代地中海地區的奴隸制大國,它在物質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成就,對後世西方文化有相當影響

當羅馬大将恺徹未到時。——[英] 赫胥黎著、 嚴複譯《天演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羅馬”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地理實體)

指意大利首都羅馬(Rome),位于亞平甯半島中部,是意大利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詞為音譯外來詞,源自拉丁語“Rōma”。

來源:

二、曆史文明釋義

特指古羅馬文明(公元前8世紀—公元5世紀),包括羅馬共和國及羅馬帝國時期,以法律、軍事、工程(如羅馬大道、水道)成就聞名,對西方文明影響深遠。

來源:

三、文化引申義

  1. 象征意義:
    • “條條大路通羅馬”:喻指達成目标可有多種途徑(典出古羅馬道路網)。
    • “羅馬非一日建成”:強調偉大成就需長期積累(源于歐洲諺語)。
  2. 宗教意義:

    天主教中心,以“教廷所在地” 著稱(梵蒂岡位于羅馬城内)。

    來源:

四、現代用法擴展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專業領域術語定義,涵蓋地理、曆史、文化多維含義,符合現代漢語規範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羅馬(Rome)是意大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基本概況

  1. 地理位置與地位
    羅馬位于意大利半島中部,是意大利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市西北的梵蒂岡為羅馬教廷所在地,是全球天主教的中心。

  2. 名稱起源
    根據傳說,羅馬城由羅慕路斯(Romulus)和雷穆斯(Remus)兄弟于公元前753年建立。其名稱可能源于古代部落名“Rumon”或“Ruma”。


二、曆史沿革

  1. 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
    羅馬從原始公社制向國家過渡,實行軍事民主制,共有七位國王統治。這一時期對應中國春秋時代。

  2. 共和時期(前509–前27年)
    推翻末代暴君後建立貴族共和國,通過元老院、執政官等機構治理,并通過擴張成為地中海霸主。

  3. 帝國時期(前27–476年)
    屋大維确立元首制,羅馬進入帝國時代,疆域橫跨歐亞非。公元395年分裂為西羅馬和東羅馬(拜占庭),西羅馬于476年滅亡。


三、文化遺産

  1. 曆史遺迹
    羅馬古城以古建築聞名,如科洛西姆大鬥獸場、萬神殿等。這些遺迹反映了古羅馬在建築、法律、軍事等領域的成就。

  2. 文化影響
    古羅馬的法律體系、拉丁語及基督教傳播對西方文明影響深遠。


四、現代地位


五、相關術語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事件或文化成就,可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7、8。

别人正在浏覽...

暗算倍差犇辏避馬濱洲鐵路璧緯策世穿掘搭茬彈窩丹楹刻桷典核娣婦鼎餗陊壞發蒙振落芳詞蜚螭紛繷感遇忘身割靴腰子哥窯工字梁乖剌歸說孤孀圜冠将身劍戟翦绺悸顫舊窩钜髦剀切冷藏吏榦孟侯女布排當挈攬窮兵極武茕鳏痊痾薩滿沙塊衫帽山頭主義山紋山西梆子蛇回獸怕飾駡通文達禮塗白外埠僞孔傳威行物極必反相繼宵田校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