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起叩的意思、起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起叩的解釋

最敬重之大禮。先恭立,然後跪下,叩頭;再立起,再跪下,叩頭。《歧路燈》第十四回:“ 紹聞 吩咐 王中 ,開了正廳門。 婁樸 穿了襴衫,詣靈前起叩四拜…… 紹聞 陪着 婁樸 ,到了樓下。見了 王氏 ,行起叩禮, 王氏 不肯,受了半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均未收錄“起叩”作為獨立詞條。從漢字構詞法分析,“起叩”屬于動補式複合詞,其中“起”為動作核心語素,“叩”為補充說明的語素。該詞可作如下分層解析:

一、本義層面 “起”在甲骨文中象人從坐具起身之形(《說文解字》),本義指由坐卧轉為站立;“叩”從卩從口,《說文》釋作“擊也”,指敲擊動作。二字組合可引申為“起身叩擊”,如《禮記·少儀》“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問日之早晏,以食具告,改居,則請退可也”鄭玄注所述禮節動作。

二、引申義項

  1. 宗教儀軌:佛教《百丈清規》記載禅堂“起叩”指僧衆集體起立叩鐘的儀軌,現存福州鼓山湧泉寺仍保留此傳統儀式
  2. 學術讨論: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常用“起叩”指代對經典文本的層層诘問推敲,如“凡訓诂之學,貴能起叩疑窦,剖判毫厘”

三、方言用例 閩南語保留“起叩”[khi-khàu]的讀音,據《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釋義,可指:(1)敲門問事(2)引申為追問真相,如“伊逐工來阮兜起叩代志”

主要參考文獻: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宗赜《禅苑清規》中州古籍出版社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網絡版

網絡擴展解釋

“起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禮儀,用于表達極高的敬意,常見于祭祀、喪葬或尊長場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起叩”指行禮時先站立,後跪下叩頭,再起立重複此動作的儀式。其核心在于“起—跪—叩”的循環,通常需完成兩次完整的跪拜(即四拜),象征最高等級的禮節。

  2. 動作分解

    • 先站立以示恭敬;
    • 接着跪下并叩頭(以頭觸地);
    • 起身後再重複一次“跪叩”動作。
      例如《歧路燈》中描述“起叩四拜”,即完成兩跪兩叩的循環。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祭祀祖先、尊長喪禮或正式拜見場合。如清代小說《歧路燈》提到行禮者需穿正式襴衫,并在靈前行禮。宋代蘇轍詩句“蛟龍遁水府,誰起叩天戶”則借禮儀動作表達對天地的敬畏。

  4. 文化意義
    該禮儀體現了傳統社會對“禮”的重視,通過身體動作強化尊卑秩序和情感表達,屬于中華禮儀文化中“三跪九叩”的簡化形式。

别人正在浏覽...

暗傷百枝鎊子兒半開化不孥屮稾誠心實意瘡瘢觸目儆心從舅叢巧村垆大莫與京颠撲耑函告難構立黑單橫眉怒視壞戶徽冊豁喇喇嫁母檢栝簡驩郊飲扃禁科經磕頭燒香枯魚涸轍累足成步冷眼旁觀獵客劉易斯馬六甲帽花眉心木鈎子母以子貴盤虞契券齊雲棋子禅位慴懼聖辰式序霜桐俗機蘇門六君子肅虔天凝地閉停虅銅鍉屯衙王延文計險妄陷瑕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