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難的意思、告難的詳細解釋
告難的解釋
(1).猶告急。《史記·秦本紀》:“二十五年, 周王 使人告難於 晉 秦 。”《南史·王準之傳》:“ 承聖 末, 陳武帝 殺太尉 王僧辯 ,遣 文帝 攻 僧辯 壻 杜龕 , 龕 告難於 清 ( 王清 ),引兵援 龕 。” 清 徐芳 《柳夫人小傳》:“ 柳 中夜刺血書訟牘,遣急足詣郡邑告難。”
(2).猶攻讦,責難。《資治通鑒·唐高宗顯慶三年》:“﹝ 龜茲王 布失畢 ﹞妻 阿史那氏 與其相 那刹 私通, 布失畢 不能禁,由是君臣猜阻,各有黨與,互來告難。”
詞語分解
- 告的解釋 告 à 說給别人,通知:告谕。告知。告誡。告訴。報告。勸告。奔走相告。 向行政司法機關檢舉、控訴:告發。告狀。控告。 表明,請求:告老。告急。自告奮勇。 宣布或表示某種情況出現:告成。告竭(宣布某種東
- 難的解釋 難 (難) á 不容易,做起來費事:難處。難度。難點。難關。難熬。難耐。難産。難堪。難題。難以。難于。困難。畏難。急人之難。 不大可能辦到,使人感到困難:難免。難為。難保。難怪。難倒(僶 )。難道。難
網絡擴展解釋
“告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告急
指因緊急情況向他人或他國請求援助。例如:
- 《史記·秦本紀》記載:“周王使人告難於晉秦”,描述周王向晉、秦兩國求援的史實。
- 《南史·王準之傳》提到杜龕“告難於清(王清)”,即杜龕向王清請求軍事支援。
- 清代徐芳《柳夫人小傳》中也有“遣急足詣郡邑告難”的用例,體現緊急求援的語境。
2.攻讦、責難
指因矛盾或猜忌而互相指責、揭發。例如:
- 《資治通鑒·唐高宗顯慶三年》記載龜茲王與其臣屬因内鬥“互來告難”,即雙方互相攻讦。
補充說明
- 詞源特點: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 使用場景:常見于描述古代政治、軍事沖突或人際糾紛的文本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史記》《資治通鑒》等史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告難(Gào nàn)這個詞意指向别人陳述個人難題或遇到困難的行動。拆分部首為“告”、“難”,其筆畫分别為7畫和13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語,繁體寫法為「告難」。
在古時候,寫這個詞時使用的是不同的漢字寫法。其中,“告”使用的是「告」字的古代形态,其寫法為「戈口」,筆畫為4畫;而“難”使用的是「難」字的另一種寫法,其寫法為「日寸鳥糸心」,筆畫為16畫。
以下是幾個例句:
1. 我今天去向老師告難了我的學習問題。
2. 他毫不猶豫地向警察告難了他遭受的侵犯。
3. 她向家人告難了她的個人困境。
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如下:
組詞:告訴、告知、告白、告辭
近義詞:陳述、抱怨、述說、揭示
反義詞:幫助、支持、解決、順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