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眉之間。 唐 白居易 《春詞》:“低花樹映小粧樓,春入眉心兩點愁。” 前蜀 韋莊 《秦婦吟》:“鳳側鸞欹髩腳斜,紅攢翠斂眉心折。” 葉聖陶 《四三集·一個練習生》:“媽媽的眉心一向打着結。爸爸的歎氣聲比貓頭鷹叫還要幽沉可怕。”
“眉心”是一個漢語詞彙,指雙眉之間的區域,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眉心(拼音:méi xīn)指兩眉之間的部位,即前額正中央與雙眉頭連線的中點位置。在解剖學中,該區域也被稱為“印堂”。
古典詩詞意象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春詞》中寫道:“春入眉心兩點愁”,用眉心象征愁緒;韋莊《秦婦吟》中“紅攢翠斂眉心折”則通過眉心刻畫人物神态。
民間說法
眉心處的痣被稱為“觀音痣”,與傳統文化中的面相學相關。
該詞在《漢典》《搜狗百科》等工具書中均有收錄,核心釋義一緻。更多例句可參考白居易、韋莊的詩詞原文。
《眉心》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體的部位。眉心是人體額部的中央位置,位于眉毛兩側的部分。
漢字《眉心》由兩個部首組成,它們分别是目旁和心字底部的一橫。目旁是表示與眼睛相關的部首,而心字底部的一橫則是表示生活和情感等相關的部首。
《眉心》共有8個筆畫。
《眉心》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它由漢代文學家、曆史學家班固所著的《漢書》中的一句詩而來:“衍紳注《範汪傳》雲:蓋容绨越之流既精擅猶多,黃卷紙币乃突将其能代,朝堂求二百萬以奉太後到京,負重足跷于路,汗滴如彗;然李固、藍田徒曰:“貧不能孝濫。”于是懷之左抱以行,見當風米中眉心之苦躍然有所迫。”
在繁體中,眉心寫作“眉心”。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
《眉心》的古時寫法為「眉心」,其中「心」的上部為一個象征心髒的心形,下部為「月」字的變體。而「目」即為眼睛的象形字。
1. 看到她微微皺起的眉心,我知道她心裡肯定有什麼煩惱。
2. 當他聽到這個好消息時,眉心上的壓力終于舒展開來。
1. 眉心眉目:形容臉部眉毛、眼睛的部位。
2. 眉心微笑:形容微笑時眉心部位微微皺起,帶有一絲神秘或深思的表情。
1. 三角區:指位于額頭中央的三角形區域。
2. 眉弓:指眉毛的彎曲處。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