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肅虔的意思、肅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肅虔的解釋

謂恭謹虔誠。 三國 魏 曹植 《靈芝篇》:“聖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萬國鹹禮讓,百姓家肅虔。” 晉 陸雲 《泰伯碑》:“而百年既終,遺愛斯軫,莫不肅虔寝廟,著名金石,遺其後昆,聿遵前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肅虔(sù qiá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莊重色彩的複合詞,由“肅”與“虔”二字組合而成,多用于形容态度恭敬、虔誠且嚴肅的狀态。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肅(sù)

    • 本義:恭敬、莊重。《說文解字》釋為“持事振敬也”,指行事時保持敬畏之心。
    • 引申義:嚴謹、整饬,如“肅穆”“肅然”。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中華書局影印本,第382頁。

  2. 虔(qián)

    • 本義:恭敬、誠敬。《爾雅·釋诂》載“虔,敬也”。
    • 引申義:虔誠、專一,常見于宗教或禮儀語境,如“虔心”“虔敬”。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第1201頁。


二、複合詞“肅虔”的語義

“肅虔”融合二字核心含義,強調内外兼具的恭敬态度:


三、典籍用例與語境

  1. 宗教儀式

    如《宋史·禮志》載祭祀場景:“百官肅虔,各司其職”,指參與者神态莊重,舉止恭謹。

    來源:《宋史》卷九十八·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政治文書

    古代诏書常用“肅虔”要求臣民恪守禮法,如明代敕令“爾等其肅虔乃職,毋怠”(《明實錄》)。

    來源:《明太祖實錄》卷六十七·中研院史語所校印本。


四、現代使用與延伸

現代漢語中,“肅虔”屬書面語,多用于:


參考文獻

  1. 《說文解字注》· 段玉裁(清)· 中華書局。
  2.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3. 《詩經》鄭玄箋· 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
  4. 《宋史》· 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明實錄》· 中研院史語所校印本。
  6. 《現代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肅虔”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ù qián,其核心含義為恭謹虔誠,常用于形容人在宗教、信仰或莊重場合中表現出的敬畏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分解:

    • 肅:本義為恭敬、嚴正(如“肅立”“嚴肅”),引申為莊重認真的态度。
    • 虔:表示恭敬、誠心(如“虔誠”“虔敬”),多用于宗教或信仰相關的語境。
    • 組合後,“肅虔”強調由内而外的恭敬與虔誠,既包含神态的莊重,也涵蓋行為的嚴謹。
  2. 深層含義:

    • 指人對神聖事物或信仰的敬畏之心,不僅體現在言語上,更需通過行為舉止展現,如遵守禮儀、注重品德修養等。

二、使用場景

  1. 宗教與祭祀:常見于描述宗教儀式、祭祀活動中的莊重态度(例:祭祀時需“肅虔以對神明”)。
  2. 文學與曆史:古籍中多用于贊頌君主德政或百姓遵禮守法的狀态。例如:
    • 三國曹植《靈芝篇》:“聖皇君四海……百姓家肅虔。”
    • 晉代陸雲《泰伯碑》形容後人遵從前典時,用“肅虔寝廟”表達恭敬傳承之意。

三、近義詞與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靈芝篇》或《泰伯碑》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保白報紙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戰雹子不直一文補注逞嬌鬭媚沖孺垂芳殂殁大風篇打饑荒導闆敦倫餓虎擒羊放絕費口俯拍甘芳跟問寒溜合姓花臘回舻經紗禁喝孔融口吐珠玑饋賂枯迳黧面林慮漿理人曆行莅止馬兜鈴免囚能手弄不清袍帔迫诘骞飛峤路氣咽熱鍋氣喪資三酉爽心悅目順過飾非司盟濤聲天睠鐵硬宛轉蛾眉無定着下馬牌小牲蟹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