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蘇門六君子的意思、蘇門六君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蘇門六君子的解釋

指 北宋 文學家 黃庭堅 、 秦觀 、 晁補之 、 張耒 、 陳師道 、 李廌 六人。他們常與 蘇轼 交遊,或為 蘇轼 所薦拔,故稱。前四人也稱“蘇門四學士”。 清 錢謙益 《<蘇門六君子文粹>序》:“六君子者, 張耒 文潛 、 秦觀 少遊 、 陳師道 履常 、 晁補之 無咎 、 黃庭堅 魯直 、 李廌 方叔 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蘇門六君子是北宋文學史上對蘇轼門下六位代表性文人的合稱,具體包括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陳師道、李廌六人。這一稱謂源于元代脫脫主持編修的《宋史·文苑傳》,因六人皆以詩文受知于蘇轼,且文學主張與創作風格深受其影響,故被後世并稱。其具體釋義如下:

一、概念溯源

“蘇門六君子”之稱始于宋代文壇對蘇轼文學集團的歸類,最初見于《豫章黃先生文集》等文獻記載。元代《宋史》正式将其納入官方史書,成為文學史中的固定術語。六人雖未結成正式學派,但因蘇轼的文學領袖地位及共同的藝術追求,形成松散而緊密的創作群體。

二、成員解析

  1. 黃庭堅(1045-1105)

    江西詩派開創者,詩歌主張“點鐵成金”,代表作《寄黃幾複》。其書法亦為“宋四家”之一,文學地位與蘇轼并稱“蘇黃”。

  2. 秦觀(1049-1100)

    婉約詞派代表人物,以《鵲橋仙·纖雲弄巧》《滿庭芳·山抹微雲》著稱,詞風清麗凄婉。

  3. 晁補之(1053-1110)

    散文家兼詞人,繼承蘇轼豪放詞風,《摸魚兒·東臯寓居》展現隱逸情懷。

  4. 張耒(1054-1114)

    擅長樂府詩與散文,《少年遊》《夜坐》等作品反映社會現實。

  5. 陳師道(1053-1102)

    詩風簡練蒼勁,《示三子》《春懷示鄰裡》體現“閉門覓句”的創作特點。

  6. 李廌(1059-1109)

    文學理論家,《師友談記》記錄蘇轼論文要旨,其《答趙士舞書》闡發文章義理。

三、文學價值

該群體在宋代文學轉型中具有承前啟後作用:黃庭堅的詩法理論影響南宋詩壇;秦觀拓展了詞的抒情維度;晁補之、張耒的散文實踐推動古文發展。他們的創作印證了蘇轼“隨物賦形”的藝術觀,共同構成北宋多元文學格局的重要支點。

此釋義綜合參考《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宋史·文苑傳》及《全宋詞》等權威文獻,相關人物評價可進一步查閱中華書局《蘇轼文集校注》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蘇門六君子”是北宋時期以蘇轼為核心的文學團體中的六位代表性人物,具體指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陳師道、李廌六人。他們因與蘇轼密切的交遊關系或受其薦拔而得名,文學成就突出,被視為蘇門骨幹成員。

核心要點:

  1. 成員構成
    六人包括:

    • 黃庭堅:江西詩派開創者,書法與蘇轼齊名;
    • 秦觀:婉約派代表詞人,以《鵲橋仙》等作品著稱;
    • 晁補之:擅長散文與詞,風格豪放;
    • 張耒:詩歌平易自然,關注民生;
    • 陳師道:江西詩派重要詩人,注重錘煉字句;
    • 李廌:以文論見長,蘇轼贊其“筆墨瀾翻”。
  2. 名稱由來

    • 前四人(黃、秦、晁、張)被稱為“蘇門四學士”,加上陳師道、李廌則合稱“六君子”。
    • 他們或與蘇轼長期交遊,或受其提攜,文學理念與創作風格受蘇轼影響顯著。
  3. 注意區分
    部分資料(如)誤将“蘇門六君子”解釋為蘇轼兄弟(如蘇轍、蘇洵等),此為錯誤說法。需以黃庭堅等六位弟子為準。

補充說明:

“六君子”之稱體現了蘇轼對北宋文壇的深遠影響,其成員各具特色,共同推動了宋代文學多樣化發展。若需了解具體作品或曆史評價,可進一步查閱文獻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拔海百兩金避蓋慘刻趁打夥出其不意,掩其不備怱速從業的溜溜釣篷堤堤椟丸芳草犯釁福無雙至坩鍋高位重祿躬己孤墳海德堡大學毀廟極哀鑒定會踐事雞豆子句法俊才拘押考程賃傭濾過馬弁漫園米尺目裂難進男巫排山壓卵篇簡拚舍乾嗝潛識僑縣乞火人區區小事韶艾涉厲侍講十美圖私面搜神記貼腳通才童首媮娛五字句俠床相莊如賓小範老子脅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