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梧桐。梧桐皮白,故稱。 宋 張耒 《冬夜》詩:“霜桐占堦影,風葉繞廊聲。”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梧桐》。
“霜桐”是一個文學性較強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及背景如下:
“霜桐”指梧桐樹,因梧桐樹皮呈灰白色,如同覆蓋霜雪而得名。該詞常出現在古典詩詞中,如宋代張耒《冬夜》詩中的“霜桐占堦影,風葉繞廊聲”,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也印證了梧桐樹皮顔色特征。
在姓名學中,“霜桐”被賦予勤奮、堅毅的象征意義,融合了“霜”的純淨與“桐”的祥瑞内涵。
主要用于文學創作或古籍注釋,現代日常對話中較少使用。如需引用相關詩句或樹種類别說明時可選用該詞。
霜桐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指在霜天下脫落葉子或沒有葉子的植物。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霜”(shuāng),第二個部分是“桐”(tóng)。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于這個詞的更多信息。
霜桐的第一個部首是“雨”(yǔ),指的是與雨有關的事物;第二個部首是“木”(mù),指的是與木頭相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是14。
霜桐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它的繁體字是「霜」和「檉」。
在古代,霜桐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第一個字“霜”的上方有一個表示霜的象形部分,下方是一個表示冷的象形部分;第二個字“桐”的上方是表示植物的象形部分,下方是一個刻畫木材結構的部分。
1. 霜桐在秋天失去了葉子,變得光秃秃的。
2. 這個公園的小路兩旁種滿了高大的霜桐。
組詞:霜葉、桐花、霜冷。
近義詞:桐、槐、榆。
反義詞:綠樹、藤蔓、枯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