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奸險詐僞。《新唐書·李宗闵傳》:“ 寶曆 時, 李續 、 張又新 等號‘八關十六子’,朋比險妄,朝廷幾危。”
“險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險妄”指奸險詐僞,即形容人陰險狡詐、行為荒誕且不擇手段的特征。該詞多用于描述心術不正、虛僞欺詐的品行。
《新唐書·李宗闵傳》記載:“李續、張又新等號‘八關十六子’,朋比險妄,朝廷幾危。”此處的“險妄”即形容結黨營私者的奸詐行徑。
現代漢語中,“險妄”屬書面用語,常見于對曆史人物或複雜社會關系的批判性描述,如:“權臣險妄,終緻政權傾覆”。日常口語中更常用“陰險”“狡詐”等替代詞。
注:如需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延伸用法,可參考《新唐書》相關章節。
險妄(xiǎn wàng)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危險且妄自尊大。它形容人不顧現實情況,自以為是,不理智地冒險行事。
《康熙字典》中将險歸為水部,妄歸為女部。
險的部首是阜,筆畫數為8。
妄的部首是女,筆畫數為7。
險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爾雅》、《說文解字》等古代文獻中已有記載。
繁體字“險妄”可以用來表示險妄。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和現代有所不同。險妄的古代寫法是“險妄”,其中“險”表示危險,而“妄”表示自負自傲。
1. 他對自己的能力過于自信,總是險妄地嘗試一些危險的事情。
2. 不要因為險妄的念頭而冒險去做一些風險過大的事情。
組詞:險妄的反義詞是“謹慎”。近義詞可以包括“冒險”和“魯莽”。
險妄的組詞可以有:
1. 險惡:形容危險惡劣。
2. 妄自:表示盲目自信、自以為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