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未兆的意思、未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未兆的解釋

尚未顯出迹象。《老子》:“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縱少覺悟,鹹歎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衆險於未兆,是由 桓侯 抱将死之疾,而怒 扁鵲 之先見,以覺痛之日為受病之始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人君雖明并日月,神鑒未兆,然萬機不可以獨統,曲碎不可以親總,必假目以遐覽,借耳以廣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未兆”是漢語中由“未”和“兆”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尚未顯現的征兆或迹象”。“未”表示否定,意為“沒有、不曾”;“兆”本義為龜甲灼燒後的裂紋,引申為事物發生前的預兆或苗頭。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易經》體系,其中“兆”與占卜文化密切相關,象征對未來的推測。

從文獻用例分析,“未兆”在古典哲學中常用來描述事物發展的初始階段。例如《道德經》第六十四章提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強調在禍患未形成征兆時易于應對,這一用法被《古代漢語詞典》收錄為典型例證。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特指尚未顯露端倪的狀态,如“未兆之疾”比喻潛在隱患。

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将“未兆”釋為“未見征兆”,并标注其詞性為動詞性結構。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列詞條,但在“兆”字釋義項中引用了相關成語,建議參照“見微知著”等關聯詞彙理解其語義場。

網絡擴展解釋

“未兆”是一個源自古典文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基本釋義

“未兆”指事物尚未顯現出任何迹象或征兆,強調處于萌芽前的狀态。例如《老子》中“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即以嬰兒未啼的狀态比喻事物未發之時的純粹。

古典文獻出處

  1. 道家思想:老子用“未兆”形容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境界,強調對事物發展初期的洞察(《老子》)。
  2. 魏晉文學:嵇康在《養生論》中提到“慎衆險于未兆”,主張在隱患未顯時提前防範;葛洪《抱樸子》則以“神鑒未兆”形容明君對潛在問題的預判能力。

近義詞與反義詞

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常見于哲學、曆史等領域,描述對潛在趨勢的預判或對事物發展初期的分析。例如:“明者視于無形,謀者謀于未兆”,強調前瞻性思維的重要性。

注意事項

“未兆”屬于文言詞彙,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老子》《抱樸子》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額虎兵杖鬓華豺狼當道暢叙場園絺裘抽祕騁妍賜封簇擁大朝電告鲽鯋都軍遏雲社腓尼基封人富發羹匙紅裝素裹糊突桶見機而作建馬監閱交番仗竭涸妓媵磕伏量體溫輪鈎麪坊妙英木車片接寸附披秉千頭木奴挈眷頃代齊夏熱灼三竺殺字社會總需求申暢聲貌飾混稅絹剔團圞筒灑偷東摸西馱鳥哇啦哇啦晚光蛙蛭無波遐疆相救纖須小邦笑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