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robability]∶表示某件事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個量。很自然地把必然發生的事件的概率定為1,把不可能發生的事件的概率定為0,而一般隨機事件的概率是介于0與1之間的一個數
(2) [percentage]∶根據累積統計得出的可能性
某種事件在同一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表示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例如在一般情況下,一個雞蛋孵出的小雞是雌性或雄性的概率都是1/2。
概率是統計學和數學中的核心概念,指某一隨機事件在特定條件下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數值表示。根據《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的定義,概率是“反映隨機事件出現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度”,其取值範圍在0到1之間,0代表不可能發生,1代表必然發生。
從數學角度,概率可表達為: $$ P(A) = frac{n(A)}{n(S)} $$ 其中,$n(A)$為事件A發生的有利結果數,$n(S)$為所有可能結果的總數。例如抛擲一枚均勻硬币時,正面朝上的概率為$frac{1}{2}$。
在實際應用中,概率理論支撐着風險評估(金融領域)、質量控制(工業生産)、流行病預測(公共衛生)等多個領域。《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指出,概率論已成為現代科學決策的重要工具。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概率模型被廣泛應用于機器翻譯的歧義消解和語音識别的聲學建模。
概率是描述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數值度量,其核心概念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理解:
概率通常用0到1之間的數值(或0%到100%表示),0代表事件不可能發生,1代表事件必然發生。例如:
經典概率(先驗概率) 假設所有可能結果具有等可能性,計算公式為: $$ P(A) = frac{text{有利事件數}}{text{總可能事件數}} $$ 適用于有限且對稱的樣本空間,如骰子、撲克牌等場景。
頻率概率(經驗概率) 通過重複試驗中事件發生的頻率趨近值定義: $$ P(A) = lim_{n to infty} frac{n_A}{n} $$ 例如抛硬币10,000次後統計正面出現約5000次。
主觀概率 基于個人信念或信息判斷的可能性,常用于無法重複試驗的場合(如明天下雨概率70%)。
1933年柯爾莫哥洛夫提出三條公理:
概率論廣泛應用于統計學、金融風險評估(如期權定價)、機器學習(如樸素貝葉斯分類)、天氣預報、量子物理等領域。現代概率論還與測度論深度融合,為更複雜的隨機過程研究提供數學基礎。
白額白龜棓喝暴诃不成器長右朝請超悟蜑雨打鐵趁熱定盤星鼎魚厄苦呃吓腐刑羹胾光棍一條灌音裹屍果子狸狠辣環屬見風使船節理雞黍約九間大殿覺道老艾蠟籤兒陵折曆揚龍蚝鹿霓衣麻渣諾蘇滂澍盤絡配墬疲心竭慮怯劣情份荠薴犬彘取室熱芭人熱心苦口入苙世物説不盡肆禍宋玉縧線添倉偷安團扇歌危堕位置鄉衡象箾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