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腰帶鈎。謂小偷小摸。 明 儲國桢 《雜詠》:“羣盜竊鈎終問鼎,元戎籌國并齎糧。” 續範亭 《感言》:“古人有竊國竊鈎之喻,今日竟有竊黨而兼竊國者,當得何罪?”參見“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
“竊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竊鈎”字面意為“偷竊腰帶鈎”,常用來比喻小偷小摸的行為,即輕微、不嚴重的偷盜。該詞源自古代對偷竊行為的形象化描述,例如《莊子》中“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的典故,通過對比“偷小物”與“竊國權”的後果差異,諷刺社會不公。
如需進一步了解完整典故或曆史用例,可查閱《莊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竊鈎》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一個人偷竊行為的動作或手段。
《竊鈎》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穴(xue)和鈎(gou)。其中,穴部首表示與洞穴、地洞有關的意思;鈎部首表示與鈎子、彎曲有關的意思。
拆分成筆畫後,穴部首有3畫,鈎部首有9畫。
《竊鈎》的來源暫時無法确切确定,但可以推測與古代偷竊行為中使用的工具——竊鈎有關。
在繁體字中,竊鈎的寫法是「竊鉤」。
在古代,竊鈎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然而,由于缺乏确切資料,我們無法給出該詞的古代漢字寫法。
以下是幾個使用《竊鈎》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用了一根竊鈎,成功地打開了那扇門。
2. 這個小偷非常熟練地使用竊鈎将儲物櫃打開。
3. 他拿着一個竊鈎,躲在牆角暗處,等待着時機。
與《竊鈎》相關的組詞有:
1. 竊取(偷竊)
2. 鈎子(鈎狀物品)
3. 竊竊私語(暗中交談)
4. 竊密(偷偷摸摸地洩露秘密)
最常見的與《竊鈎》近義的詞語有:盜竊、偷盜、偷竊。
反義詞包括:安全、守法、光明正大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