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嘗醪的意思、嘗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嘗醪的解釋

以濁酒祭神。《史記·封禅書》:“ 陳寶 節來祠。其 河 加有嘗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嘗醪(cháng láo)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品嘗濁酒,常用于古代文獻中,蘊含特定的曆史文化背景。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解析及文化引申三個角度詳細說明:


一、詞典釋義

  1. 字面本義

    “嘗”指用口辨别滋味,“醪”特指未經過濾、含酒糟的濁酒(《說文解字》:醪,汁滓酒也)。因此“嘗醪”即飲用或品鑒濁酒的行為。

    來源:《漢語大詞典》“醪”字條目釋義。

  2. 引申義與文化象征

    在古籍中,“嘗醪”常與君主體察民情相關聯。例如《呂氏春秋》記載,楚王作戰時,百姓獻醪勞軍,楚王堅持分予士卒共飲,體現“與民同甘苦”的仁德。後世遂以“嘗醪”暗喻領導者親身體驗民情、共享疾苦。

    來源:《呂氏春秋·察微篇》典故解析。


二、字源解析


三、文化典故與引用

“箪食壺漿,以迎王師”的關聯

《孟子·梁惠王下》載,百姓以“箪食壺漿”犒勞仁義之師,其中“漿”即包含醪酒。後世詩文(如陸遊《秋感》)常以“壺漿”“嘗醪”代指民衆自發慰勞軍隊,賦予其“民心所向”的深層意涵。

來源:《孟子》經典注疏及曆代詩文用例分析。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3. 劉熙,《釋名》,中華書局,2016年整理本。
  4. 《呂氏春秋·察微》,中華書局,2011年校注版。
  5. 《孟子·梁惠王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本,中華書局,2012年。

網絡擴展解釋

“嘗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1. 基本釋義
    該詞指以濁酒祭神的儀式行為,源自《史記·封禅書》中“其河加有嘗醪”的記載。這裡的“醪”特指未經過濾的濁酒,常用于祭祀場景。

  2. 詞義辨析
    部分詞典(如)提到“嘗醪”有“品嘗美酒”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高可信度來源,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延伸解讀。

  3. 文化背景
    古代祭祀活動中,酒是溝通神靈的重要媒介。《史記》記載的“嘗醪”反映了先秦至漢代用濁酒祭祀河神的禮制,體現了酒在宗教儀式中的象征意義。

  4. 相關成語
    與“醪”相關的成語如“如飲醇醪”(形容令人陶醉的美好事物)、“箪醪投川”(将領與士兵同甘共苦的典故),但“嘗醪”本身更側重祭祀功能。

提示:若需查閱原始文獻,可參考《史記·封禅書》或漢典網(來源1、3、5)。

别人正在浏覽...

鞭簡标準海水兵符比如逼屬裁撙慘殺草疏拆白朝耕暮耘朝侍蕃屏吩呶工課果成閡富黑犀河津畫符淮夷華緣輝焯灰塵狐襟貉袖甲産誡訓近隣進品臼科蹶角受化開景枯槁客阃威連襼連一連二狸貓換太子慄惓力戰镂空滿子馬杓南诏蠻餒殍媻姗潑辣貨前秋乞恩秦鳳秋莊稼羣有驅羊戰狼沙礁射貼詩題紅葉市用制探悉文旄無斷閑卧霞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