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濁酒祭神。《史記·封禅書》:“ 陳寶 節來祠。其 河 加有嘗醪。”
“嘗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基本釋義
該詞指以濁酒祭神的儀式行為,源自《史記·封禅書》中“其河加有嘗醪”的記載。這裡的“醪”特指未經過濾的濁酒,常用于祭祀場景。
詞義辨析
部分詞典(如)提到“嘗醪”有“品嘗美酒”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高可信度來源,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延伸解讀。
文化背景
古代祭祀活動中,酒是溝通神靈的重要媒介。《史記》記載的“嘗醪”反映了先秦至漢代用濁酒祭祀河神的禮制,體現了酒在宗教儀式中的象征意義。
相關成語
與“醪”相關的成語如“如飲醇醪”(形容令人陶醉的美好事物)、“箪醪投川”(将領與士兵同甘共苦的典故),但“嘗醪”本身更側重祭祀功能。
提示:若需查閱原始文獻,可參考《史記·封禅書》或漢典網(來源1、3、5)。
嘗醪(cháng láo)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品嘗或嘗試醪糟酒,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嘗(cháng)的部首是口,總筆畫數為5;醪(láo)的部首是酉,總筆畫數為13。
嘗醪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講究酒文化的時期,用于描述品嘗醪糟酒的經曆和樂趣。繁體字為嘗醪。
在古代,嘗醪可以使用嘗醪兩個字來表示,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
1. 我今天有機會嘗醪,真是一段美妙的體驗。
2. 他經常嘗醪,以便更好地理解釀造過程。
組詞:醪糟、醪糟酒、嘗酒、品味
近義詞:品酒、品味酒、嘗試酒
反義詞:絕不嘗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