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銜的意思、聯銜的詳細解釋
聯銜的解釋
聯合署名。銜,原指官銜。《鏡花緣》第六五回:“如果聯銜請旨,太後正恐考的人少,那有不準之理。”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大沽前後之役》:“維時, 惠親王綿愉 、宗室尚書 端華 、大學士 彭藴章 等聯銜保奏已革大學士 耆英 。” 茅盾 《動搖》:“各團體聯銜發表宣言。”
詞語分解
- 聯的解釋 聯 (聯) á 連結,結合:聯合。聯結。聯繫。聯絡。聯盟。聯邦。聯袂。聯名。聯想。聯姻。聯營。珠聯璧合。 對偶的語句:對聯。挽聯。楹聯。上聯。下聯。 古代戶口編制的名稱,十人為聯。 筆畫數:; 部首
- 銜的解釋 銜 (銜) á 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銜枚。燕子銜泥。 含在心裡:銜恨。銜冤。銜恤(含哀,懷着憂傷)。銜戢(斂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銜命。 指前後相接:銜接。 職務和級别的名號:學銜
網絡擴展解釋
“聯銜”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多人或團體聯合署名的行為,尤其在官方或正式文書中較為常見。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聯合署名:指多個官員、機構或團體共同籤署同一份文件或發表聯合聲明。例如,《鏡花緣》中提到“聯銜請旨”,即多人共同上奏請求批準。
- “銜”的含義:原指官職或頭銜,此處引申為籤署時列出的身份标識。
2.字義分解
- 聯:意為聯結、聯合,如“聯盟”“聯繫”。
- 銜:本義為馬嚼子,後衍生為“職務等級”(如官銜、軍銜),此處指署名時标注的職位。
3.用法與示例
- 曆史文獻:清代夏燮《中西紀事》記載官員“聯銜保奏”被革職的大學士,即多人聯合上書舉薦。
- 現代用法:茅盾在《動搖》中描述“各團體聯銜發表宣言”,指多個組織共同籤署聲明。
4.相關延伸
- 近義詞:聯名、會銜。
- 使用場景:多用于公文、奏章、聯名信等正式場合,強調集體行動或共同責任。
5.注意事項
- 與“銜聯”區别:另一詞“銜聯”指銜接、連結(如“銜聯山巒”),與“聯銜”含義不同,需避免混淆。
“聯銜”是漢語中描述多人聯合署名的專有詞彙,常見于曆史文獻與正式文書,體現集體決策或共同表态的性質。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聯銜:詞義
聯銜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連接、聯結或相連。它可以用來形容事物之間的關系緊密,或者形容人們之間的聯繫密切。
聯銜:拆分部首和筆畫
聯銜的拆分可以通過部首“纟”和“钅”進行。其中,“纟”部表示“絲”,而“钅”部表示“金”。聯銜一共包含了8筆。
聯銜:來源
聯銜這個詞最早來源于《晉書·張華傳注》,而在古代《康熙字典》中以“聯綴”字作為注解釋義。
聯銜:繁體
在繁體字中,聯銜的寫法為「聯線」。
聯銜: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聯銜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根據古代的書法規範,聯銜的字形可能會有微妙的變化。
聯銜: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聯銜的例句:
- 商業和科技的發展使得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
- 她是我們家族和親戚之間的紐帶,起到了聯銜的作用。
聯銜:組詞
聯銜可以與其他字組合形成不同的詞語,如:
聯銜:近義詞
與聯銜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聯銜:反義詞
與聯銜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