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桶的意思、鬥桶的詳細解釋
鬥桶的解釋
(1).同“ 鬥甬 ”。《呂氏春秋·仲春》:“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桶,正權概。” 陳奇猷 校釋:“《月令》‘角鬥甬’,‘桶’與‘甬’通用。”《史記·商君列傳》:“平鬥桶、權衡、丈尺。” 裴駰 集解引 鄭玄 曰:“﹝桶﹞,今之斛也。”
(2).小水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釋諺·鬥桶》:“ 越 人呼挈水之器,有曰鬥桶者,以其可容一鬥也。”
詞語分解
- 鬥的解釋 鬥 ǒ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石):鬥酒隻雞(經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簡單酒食,家常便飯)。 量糧食的器具:鬥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狹小,見識短淺)。 形容小東西的大:鬥膽。 形容大東西的小:鬥
- 桶的解釋 桶 ǒ 盛水或其他東西的器具,深度較大,用金屬、木材或塑料等制成:水桶。飯桶。馬桶。塑料桶。 形狀像桶的:皮桶(做皮衣用的成件的毛皮)。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鬥桶”的詞義解釋,綜合多來源信息,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古代量器(同“鬥甬”)
“鬥桶”在古籍中常與“鬥甬”通用,指古代用于測量容量的器具,類似斛(十鬥為一斛)。這一用法可見于《呂氏春秋·仲春》和《史記·商君列傳》的記載,如“平鬥桶、權衡、丈尺”(《史記》),說明其作為标準量器的功能。
二、小型水桶
清代文獻中,“鬥桶”也被用來指代一種可容納一鬥水的小型提水工具。例如,清代平步青在《霞外攟屑·釋諺·鬥桶》中提到:“越人呼挈水之器,有曰鬥桶者,以其可容一鬥也”。
補充說明
- 詞源差異:兩種含義的“鬥桶”讀音不同。作為量器時讀作“dǒu tǒng”,而指水桶時“鬥”可能讀作“dòu”(部分方言中)。
- 實際應用:在浙江楠溪地區,傳統木匠會制作圓形木器如鬥桶,用于日常生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呂氏春秋》《史記》等古籍或清代方言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鬥桶
鬥桶是一個中國方言詞彙,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十分固執和頑固。下面給您介紹一下鬥桶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鬥(bù)是由立(lì)和鬥(dòu)兩部分組成,總共兩畫;
桶(tǒng)是由木(mù)和同(tóng)兩部分組成,總共七畫。
來源和繁體:
鬥桶一詞源于方言,是中國特有的表達方式,暫無明确的字源淵源。在繁體字中,鬥通常寫作鬥,而桶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鬥可以寫作斣,意為帽子上的飾物;桶可以寫作桐,指一種用桐木制成的容器。
例句:
他真是個鬥桶,無論别人怎麼勸說,他都不肯改變主意。
相關的組詞:
鬥志(dòuzhì):形容人具有戰鬥精神和決心;
鬥氣(dòuqì):形容人固執或好争吵;
桶裝(tǒngzhuāng):指以桶為容器進行包裝。
近義詞:
頑固(wángù):指人固執、不易改變;
執拗(zhíniù):形容人堅持己見,不聽勸告。
反義詞:
聽話(tīnghuà):指人順從、容易接受意見;
妥協(tuǒxié):指人靈活變通、願意退讓。
希望以上解釋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有更多問題,歡迎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