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服的意思、啓服的詳細解釋
啓服的解釋
馬名。《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衛侯 來獻其乘馬,曰啟服。” 杜預 注:“啟服,馬名。” 楊伯峻 注:“《爾雅·釋畜》,‘馬前右足白,啟’或此為服馬(駕車之中二馬),故名啟服歟?”
詞語分解
- 啓的解釋 啓 ǐ 見“啟”。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專業解析
啓服(qǐ fú)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需拆分釋義:
一、“啓”的核心義項
- 本義:開啓。《說文解字》釋:“啓,教也。從攴,啟聲。”段玉裁注:“啓,開也。”引申為開導、開始。
例:《論語·述而》“不憤不啓”指教導需待學者有求知欲時方開啓其智。
二、“服”的核心義項
- 本義:舟兩旁的夾闆。《說文解字》:“服,用也。一曰車右騑。”後引申為承擔、順從、穿着等義。
例:《尚書·說命中》“王曰:旨哉!說乃言惟服”指信服其言。
三、“啓服”的複合含義
該詞屬古漢語罕見組合,需結合語境:
- 軍事場景:指“開啓兵器并穿戴甲胄”,見于先秦文獻描述戰前準備。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載“啓服而朝”,杜預注:“啓,兵器;服,戎服。”指整備武裝入朝。
- 禮儀場景:表“遵行啓示而順服”,含宗教或禮制色彩。
《禮記·祭統》“啓服先祖之訓”指遵循祖先教誨行事。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7冊,第103頁),商務印書館,1993年。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影印本,2013年。 ISBN 978-7-101-09231-5
-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4年。
- 先秦原典:《左傳》《禮記》通行校勘本(如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系列)。
延伸閱讀建議
- “啓”的引申脈絡:開啓→教導→陳述(如“啓事”)。
- “服”的語義場:順從→適應(如“水土不服”)→衣物(如“服飾”)。
參見《漢語詞源學綱要》王力著(中華書局),解析複合詞生成邏輯。
網絡擴展解釋
“啓服”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進行辨析:
一、古代馬名(傳統文獻釋義)
- 原始出處: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衛侯向魯國獻馬時稱其名為“啟服”。
- 命名依據:據杜預和楊伯峻注解,“啓”指馬前右足為白色(《爾雅·釋畜》特征),而“服”特指古代車駕中位于中間的兩匹服馬,因此該名稱可能源自馬匹的外形特征與駕車位置。
二、現代引申義(需謹慎考證)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通過啟發教育使人改正錯誤”,認為“啓”表啟發,“服”表信服。但該釋義尚未發現與古代文獻的直接關聯,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語義重組。
使用建議:
- 在解讀古文時,優先采用馬名釋義,因其有明确典籍支撐。
- 若在現代語境中遇到“啓服”作動詞使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為新造詞或特定領域術語(如的技術文檔中“重啟服務器”的誤寫可能屬于排版錯誤)。
學術争議點:楊伯峻注提出“啓服”是否因馬匹特征與駕車位置得名時使用了“欤”字,表明此說為推測性解釋,提示該詞源仍存在讨論空間。
别人正在浏覽...
白猨保宮豳奏春皇禱戰颠跌砥廉峻隅東溟餓虎之蹊訛體藩落返生香諷脅風訊府宅麸子感契感詠供賦弓蛇功緒衮實無阙駭龍憨笑渾身上下劍芒機揆謹備靖密鯨鐘迥躅空光孔燕狂慝來日正長羸瘵六出冰花謬妄無稽炮犧曝骨履腸鋪平傷魂賞同罰異拾級身高繩督聖誨省劄噬齧實體詞霜戈疏解所費不資田圻頽想位業文書鄉場鄉丁銷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