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愁思。 唐 劉希夷 《巫山懷古》詩:“頽想卧瑤席,夢魂何翩翩。”
“頽想”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1. 字義解析
2. 詞義綜合 “頽想”指因頹唐、感傷而引發的愁思或憂思,常用于描繪文人墨客在懷古、感懷時的低回情緒。例如唐代劉希夷《巫山懷古》中“頽想卧瑤席,夢魂何翩翩”一句,即通過此詞傳遞詩人面對曆史遺迹時的寂寥與怅惘。
3. 文學關聯 該詞與“悁想”(見)情感色彩相近,但“頽”更側重精神狀态的頹靡,而“悁”偏重内心的焦灼憂慮。二者均屬古典詩詞中表達複雜心緒的雅語。
建議:若需進一步探究其用法,可查閱《全唐詩》或漢魏六朝文集,結合具體語境體會其意境。
頽想是一個漢字詞語,從字面上理解,"頽"意為堕落、頹廢,"想"意為思考、思維。因此,頽想指的是思維境界低下或消極沉淪的思考。
頽的部首是頁(是「面」從下到上看的樣子),共有13個筆畫;想的部首是心,共有12個筆畫。
頽想的簡體字形在1964年制定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被規定為通用字,繁體寫法與簡體寫法相同。
在古代,頽的寫法略有不同,其形态是由「敦」和「業」組合而成。想的古代寫法為「相」,它比現代寫法的像字旁更為簡化。
1. 他整天沉浸在頽想之中,無法找到前進的動力。
2. 勤奮工作是擺脫頽想的有效方法。
頽想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頽紛:意為頹廢混亂。
2. 頽廢:意為堕落失去活力。
3. 頽敗:意為衰敗頹廢。
頽想的近義詞有頹廢、沉思、堕落;反義詞有進取、開朗、積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