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督的意思、繩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督的解釋

督正。《新唐書·王君廓傳》:“長史 李玄道 數以法繩督,猜惑不自安。”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弟子酖師》:“延 丹徒 名士 陳肖 者課以舉業, 陳 繩督過嚴,夏楚不少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繩督是漢語複合詞,由“繩”與“督”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以準則進行嚴格監督、約束或糾正。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及用法角度詳細解析:


一、單字本義溯源

  1. 繩(繩)

    • 本義:指用纖維擰成的長條物(《說文解字·糸部》:“繩,索也”),後引申為準則、法度㊟。如《商君書·開塞》:“民愚則易治也,此發于法度繩墨。”
    •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1073頁。
    • 本義:監督、督察(《說文解字·目部》:“督,察也”),含督促、責罰之意㊟。如《史記·項羽本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356頁。

二、複合詞“繩督”釋義

繩督為動詞,其完整釋義為:

依據既定規範或标準進行監督、約束,并對偏離行為予以糾正或懲戒。

強調通過外部強制力保障規則執行,常見于法制、吏治或紀律管理語境。

典型用例:


三、語義演變與權威引用

現代漢語中,“繩督”屬書面語,多用于法律、行政或組織管理領域,強調制度性約束。其權威性可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繩督:以法度督察;約束糾正。”

    • 來源:第9卷第1074頁(1990年版)。
  2. 《辭源》(修訂本):

    “繩:準則;督:監察。繩督指依法糾察。”

    • 來源:第3冊第2461頁(商務印書館,2015)。

四、學術延伸與概念關聯

從構詞看,“繩督”屬同義複合詞(繩、督均有“約束”義),與“繩糾”“督察”近義,但更突出以剛性标準為尺度的強制性監督。其語義邏輯可追溯至:


說明:因古籍文獻原始文本的權威線上版本需訂閱訪問(如中華書局“中華經典古籍庫”),此處引用紙質工具書頁碼供學術查證。如需網絡來源,可參考國家語委“中華語文知識庫”(www.china-language.edu.cn)對相關詞條的收錄。

網絡擴展解釋

“繩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éng dū(注音:ㄕㄥˊ ㄉㄨ),其基本含義為嚴格監督或管理,強調通過約束和紀律來規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文獻用例

3.使用場景

4.近義詞與反義詞

“繩督”強調通過嚴格監督來維持秩序,常見于古籍和成語中。其内涵既包含積極的規範意義,也可能暗含過度嚴苛的負面評價。具體語境需結合曆史或文本背景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熬愁步落稽彩章曹劉長鼓車駮程硯秋殿院鬥抟對應飛天夜叉過龍話茬兒桓伊笛忽芒駕長家鹿将無做有交叉感染鉸鉸借篷使風進退無路駒隙凱歸科車寬疾苦饑仂語斂發謹饬靈夢陵陽釣溜走龍子衣魯迅馬路媒氏面包果覓死磨牙鑿齒暮夜扭扭屹屹鉗塞情見岨峻傷蹶山花射電望遠鏡神契涉疑誰分誰門書衣素垩台嚴徒父違失圍圓溫詞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