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功;功績。《周禮·天官·宮正》:“考其功緒。” 鄭玄 注:“功,吏職也;緒,其志業。” 孫诒讓 正義引 顧炎武 雲:“已成者謂之功,未成者謂之緒。” 唐 韓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功緒卓殊,氓獠循業。”《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天聖二年》:“推行新法,功緒已見。” 清 曾國藩 《李勇毅公神道碑銘》:“選用賢吏,安民墾田,功緒彰矣。詔授為欽差大臣。”
功緒是漢語複合詞,由“功”與“緒”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功業的端緒、事業的基礎或初步成就,強調事業的開端與延續性。以下從字源、古籍用例及權威辭書角度分述:
功
《說文解字》釋為“以勞定國也”,本義指付出勞力取得的成就㊟。引申為事業、功績,如《周禮·夏官·司勳》:“王功曰勳,國功曰功。”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緒
《說文解字》注“絲端也”,本義指絲線的起頭㊟。引申為事業的開端、統緒,如《詩經·魯頌·閟宮》:“缵禹之緒。”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
“功緒”屬同義複合結構,強調功業的起始與延續。典型用例見于典籍:
來源:
㊟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本)
㊟ 孔穎達《毛詩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漢語大詞典》歸納為兩義: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現代漢語中,“功緒”多見于學術或仿古語境,如:
“考察文化之功緒,必溯其源流。”(例仿自史學論述)
其内涵始終圍繞事業的奠基性貢獻與曆史延續性展開。
“功緒”是承載傳統文化中“慎始敬終”思想的詞彙,既重事業之發端,亦重其薪傳,需結合古籍用例與辭書互證方能透徹理解。
“功緒”是一個漢語詞語,綜合搜索結果中的解釋,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功緒”指事功、功績,通常用于形容在事業或職務中取得的成就。例如:
組合後,“功”強調已完成成就,“緒”側重未完成的志向或事業,兩者結合表示整體功業。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表達,如描述曆史人物功業或政策推行成效,例如《續資治通鑒》中“推行新法,功緒已見”。
如需更多例句或相關成語(如“愁緒如麻”“茫無頭緒”),可參考。
安谛八合識班次暴濫璧連兵無常勢冰淵駁彈抽答雠嫉錯失打掕掙多樣性獨向二條犯克返衷發善浮誇根幹貫虹歸僑過先谷雨萍歡心宦意畫中有詩蹇步狡桀解囊絹光客水口穩苦雨凄風良家毛炰廟祝末事盤歧皮室軍蒲服前圖窮津起役容華尚方劍聲聲氣氣慴愯石鲗受難雙勾順門嗣男貪冒恬穆鐵舩團圞五排寫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