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ediate]∶疏通調解
從中疏解
(2) [mitigate]∶疏導,疏散
疏解這個地區的積壓客流
亦作“疎解”。1.疏理分開。 宋 司馬光 《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導江主簿》詩:“愁來若亂絲,疏解當以理。”
(2).疏通調解。 周素園 《貴州民黨痛史》第三篇第十四章:“自治黨疲精敝神,調護疎解,僅得相安無事。” ********* 《患難馀生記》第二章:“在壓迫得透不過氣來的時候,疏解和抗議都無用,壓迫者是可以任所欲為、倒行逆施的。”
亦作“疎解”。闡釋;解釋。《明史·沉束傳》:“ 束 繫久,衣食屢絶,惟日讀《周易》,為疏解。”
“疏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疏通調解(矛盾或糾紛)
指通過溝通、協調等方式緩解緊張關系或解決沖突。例如:
“在各方疏解下,協議終于得以達成。”
這一用法常見于人際、社會或政治層面的矛盾調解,強調通過理性分析或外部幹預化解問題。
疏導緩解(壓力或擁堵)
指對積壓的人流、交通、情緒等進行引導或分散,以減輕壓力。例如:
“疏解這個地區的積壓客流。”
常見于城市管理、交通規劃等領域,如北京通過建設副中心疏解核心區功能。
詞源與結構
由“疏”(疏通、分散)和“解”(解決、緩解)組合而成,體現“分解問題、逐步解決”的意象。
曆史用例
宋代司馬光曾用“疏解”比喻處理複雜問題:“愁來若亂絲,疏解當以理。”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調解、疏導、疏散、緩解
反義詞:激化、加劇、聚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詞典來源或曆史文獻案例。
疏解是一個動詞,常用來形容解脫、舒緩和減輕壓力、痛苦等。
部首和筆畫:疏解由疒(疔部)和解(角)組成,共計13畫。
來源:疏解這個詞最早見于《周禮·夏官司馬》:“秋囚以故(故部由束部)服喪,疏解而罷。”
繁體:疏解的繁體字為疏解。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書法中,疏解的寫法會有些微調整,但整體形态基本保持不變。
例句:他們以散步疏解壓力。
組詞:疏解困難,疏解憂愁,疏解問題。
近義詞:解脫、舒緩、減壓。
反義詞:緊縮、加壓、加重。
【别人正在浏覽】